水北君归隐,匆匆十五年。
我来重极目,疑似岳阳川。
楼阁参差里,亭台杳霭边。
鸟声听不尽,花底有鸣弦。
水北君归隐,匆匆十五年。
我来重极目,疑似岳阳川。
楼阁参差里,亭台杳霭边。
鸟声听不尽,花底有鸣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康海对友人水北君归隐十五年后重访其居所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水间的静谧与和谐。
首句“水北君归隐,匆匆十五年”,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友人归隐水北山中的时间跨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接着,“我来重极目,疑似岳阳川”两句,通过对比岳阳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水北山房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空交错、恍若隔世的感慨。
“楼阁参差里,亭台杳霭边”描绘了一幅错落有致、烟雾缭绕的山水画卷,楼阁亭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美感。而“鸟声听不尽,花底有鸣弦”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鸟鸣不绝于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花底的“鸣弦”更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音乐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北山房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造庐得披图,小小只尺幅。
易于摩躯干,难于绘眉目。
遗貌而取神,妙手得真诀。
因柳以为号,是乃泉明属。
翳余十五龄,侍父登门读。
堂上列尊彝,庭前莳花木。
艇子系垂杨,一水纡回绿。
时公正强盛,湖海气充足。
所笃在乎行,所崇在乎学。
刀圭救生灵,粟米赡亲族。
治心犹治文,骊珠已在握。
每待落课时,入塾衣冠肃。
米家书画船,赵氏金石录。
公本赏鉴家,嗜古兼收蓄。
地以人著名,人为地造福。
宜乎继起者,庭除富兰玉。
忽忽十馀年,变迁感陵谷。
斯图得重展,怎不三薰沐。
手笔罗燕许,香艳摘宋屈。
永永寿贞珉,悬为正与鹄。
予果何所云,敷述平生熟。
逸事倘传闻,再倩名贤续。
《甲寅四月,偶赴琴城,晤西京吾兄,欢谈竟日,阔别五六年,精神如昨,出先德柳村图属题。柳村都兄之尊人,弟之世长也,弟即不文,就少年所闻见者而略叙之,虽不足概平生,而落落大端已在,于是赋五古一章,所以纪实也,质之吾兄当乎否乎》【清·王季珠】造庐得披图,小小只尺幅。易于摩躯干,难于绘眉目。遗貌而取神,妙手得真诀。因柳以为号,是乃泉明属。翳余十五龄,侍父登门读。堂上列尊彝,庭前莳花木。艇子系垂杨,一水纡回绿。时公正强盛,湖海气充足。所笃在乎行,所崇在乎学。刀圭救生灵,粟米赡亲族。治心犹治文,骊珠已在握。每待落课时,入塾衣冠肃。米家书画船,赵氏金石录。公本赏鉴家,嗜古兼收蓄。地以人著名,人为地造福。宜乎继起者,庭除富兰玉。忽忽十馀年,变迁感陵谷。斯图得重展,怎不三薰沐。手笔罗燕许,香艳摘宋屈。永永寿贞珉,悬为正与鹄。予果何所云,敷述平生熟。逸事倘传闻,再倩名贤续。
https://shici.929r.com/shici/aXD46f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