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烟低罥绿杨丝,路畔酴醾落几枝。
廿四番风春到尾,初三夜月细如眉。
依稀人语樵还舍,轣辘车声犬吠篱。
城郭归途犹十里,吟诗不觉马行迟。
夕烟低罥绿杨丝,路畔酴醾落几枝。
廿四番风春到尾,初三夜月细如眉。
依稀人语樵还舍,轣辘车声犬吠篱。
城郭归途犹十里,吟诗不觉马行迟。
这首清代诗人郭长清的《山村晚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傍晚景象。首句“夕烟低罥绿杨丝”以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袅袅炊烟和垂挂在绿杨枝头的轻丝,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田园氛围。次句“路畔酴醾落几枝”则通过写路边酴醾花的凋零,暗示了春日将逝,时光流转。
“廿四番风春到尾”进一步点明春天即将过去,二十四番风(指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的风)已至最后阶段。接下来,“初三夜月细如眉”描绘了新月初升,月色如细眉的清冷画面,为夜晚增添了静谧的诗意。
“依稀人语樵还舍,轣辘车声犬吠篱”通过远处的人声、砍柴归来的樵夫和狗吠声,展现了山村生活的质朴与亲切。最后一句“城郭归途犹十里,吟诗不觉马行迟”,诗人沉浸在自然与生活的美景中,以至于在归家的路上,吟诵诗歌都忘记了时间,马蹄缓行,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山村晚归时的宁静与温馨,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圣远道则微,世久学欲绝。
区区续微言,未易胜邪说。
石侯东南秀,睹此心欲折。
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
欻令兵火后,复见俎豆设。
庙貌甚尊严,上下有区别。
先生默无语,风化动闽粤。
斯文自明白,如仰见日月。
坐令穿凿误,不待汤沃雪。
不知旁祠谁,今代古豪杰。
孰能与之齐,共此岁寒节。
入门日在望,未返意已竭。
由来正心术,不在费颊舌。
乃知薰陶功,自与闻见别。
曾鲁颜不愚,亦岂有优劣。
此理倘可求,万古同一辙。
《会稽石道叟教授南剑兵火抢攘之馀兴治郡学尺椽片瓦皆其所自经营也未期月而学成远近赖之又祠前辈贤者以风励多士使游其间者望之而心化由是而入尧舜之道不难也古之教者盖多术矣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宪贤于乞言也道叟知之矣吕本中为作诗叙本末云》【宋·吕本中】圣远道则微,世久学欲绝。区区续微言,未易胜邪说。石侯东南秀,睹此心欲折。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欻令兵火后,复见俎豆设。庙貌甚尊严,上下有区别。先生默无语,风化动闽粤。斯文自明白,如仰见日月。坐令穿凿误,不待汤沃雪。不知旁祠谁,今代古豪杰。孰能与之齐,共此岁寒节。入门日在望,未返意已竭。由来正心术,不在费颊舌。乃知薰陶功,自与闻见别。曾鲁颜不愚,亦岂有优劣。此理倘可求,万古同一辙。
https://shici.929r.com/shici/B2MIWy.html
生平足艰窘,可叹不可言。
两遭重城闭,再因群盗奔。
今兹所值遇,我岂不与闻。
脱身保儿女,恐辜明主恩。
傍徨不忍去,敢计生理存。
昨者城破日,贼烧东郭门。
中夜半天赤,所忧惊至尊。
是日雪正作,疾风飘大云。
十室九经盗,巨家多见焚。
至今驰道中,但行塞马群。
翠华久不返,魏阙横烟氛。
都人向天泣,欲语声复吞。
我病未即死,尔来春既分。
剥床供晨炊,两眼烟已昏。
岂无好少年,可与共殊勋。
志士或不耻,有身期报君。
塞水须塞源,伐木须伐根。
子莫笑短拙,荆蛮生伍员。
爱山不能归,常恐山怪责。
终岁在行役,感动头已白。
高秋强僮仆,路过龚掾宅。
蒙君开南轩,除我眼界窄。
白波绕青嶂,彷佛见颜色。
江上飞来峰,却立对君侧。
萧萧蒲苇丛,不受尘土隔。
知君有奇趣,笑我常偪仄。
人生无穷已,得一乃愿百。
床头贮美酒,窗下著好客。
请公但默然,岁晚当有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