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采茶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采茶图景。首句“雷过溪山碧云暖”,以春雷过后山间的清新气息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接着,“幽丛半吐枪旗短”描绘了茶园中嫩叶初生的景象,"枪旗"是茶叶的别称,形象地展现了茶叶的形状。
“银钗女儿相应歌”写的是年轻女子们一边采茶一边轻声歌唱,劳动场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筐中摘得谁最多?”则巧妙地设问,引人想象她们劳动的成果和竞赛的热烈。
“归来清香犹在手”表达了采茶女归来的满足感,她们手中还留有茶叶的香气。接下来,“高品先将呈太守”暗示了茶叶的珍贵,她们将最好的茶叶献给地方官员。“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描述了茶叶的后续处理和交易,茶叶还未经过烘焙就被贩卖给湖南的商人。
最后两句“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揭示了山民生活的依赖,他们主要依靠春雨种植茶叶来维持生计,茶叶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采茶的劳作过程,以及茶叶对于山民生活的重要性,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山行喜遇酒旗斜,无限桃花续杏花。
与世噶真避世,将家漂荡似无家。
塍间白水细无声,日暖泥融草不生。
似恐田家忘帝力,多差使者出催耕。
旋舂红稻始经镰,新煮黄鸡取次甜。
无慕无营人自乐,莫将西子愧无盐。
升平事业苦匆匆,未信浮名到底空。
何用橐驼朝塞外,试听碌轴语场中。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桴自在游。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