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兹暮春节,光风扇和柔。
雍雍集兰渚,萧萧皆良俦。
俯观百卉茂,仰睇孤云浮。
摛藻遂挥翰,汎觞随曲流。
契彼舞雩咏,千载同悠悠。
世殊事亦泯,陈迹空林邱。
散怀良不易,劳形复何求。
抚景发深喟,畴能踵前修。
维兹暮春节,光风扇和柔。
雍雍集兰渚,萧萧皆良俦。
俯观百卉茂,仰睇孤云浮。
摛藻遂挥翰,汎觞随曲流。
契彼舞雩咏,千载同悠悠。
世殊事亦泯,陈迹空林邱。
散怀良不易,劳形复何求。
抚景发深喟,畴能踵前修。
这首诗描绘了兰亭聚会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的诗意生活。诗人刘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的景象。兰渚之上,鸟儿们和谐地聚集,仿佛都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俯瞰百花齐放,仰望白云悠然自得,诗人在此挥毫泼墨,与友人泛舟曲水,共享欢愉。
诗中引用了《论语·述而》中“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的向往与共鸣。然而,世事变迁,往日的场景已成遗迹,空留于山林之间。诗人感慨于时光易逝,世事无常,感叹自己难以寻觅先贤的足迹,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喟叹。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
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社盟称后学(先生长余三十二岁),科第亦同年(岁壬寅,余与先生同应浙江乡试,先生及第)。
抚碣伤禾黍(今岁余侍先生游孤山,先生抚古墓碑,视皇清二字未磨灭,感喟久之),怡情醉管弦(孤山归来,顾曲于湖上歌台)。
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近来余视见世为乐土,先生亦赞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