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阳谷道中辞春·其四》
《阳谷道中辞春·其四》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放浪浮生未有涯,薄言春尽且还家。

故乡留得青梅熟,烟雨村村刈麦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放浪于世,生活无常,春天将尽时,决定返回家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与怀念。

首句“放浪浮生未有涯”,诗人以“放浪”二字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世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自由不羁。接着,“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里借用了庄子的思想,表达了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第二句“薄言春尽且还家”,“薄言”是古代汉语中的口语表达方式,意为“说来”。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在春天即将结束之时,诗人决定回家的决定。这里的“且”字,既体现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又蕴含着对回归家乡的期待与喜悦。

后两句“故乡留得青梅熟,烟雨村村刈麦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情感。他提到故乡的青梅已经成熟,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美好回忆的寄托。同时,“烟雨村村刈麦麻”则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田园风光,烟雨蒙蒙之中,村民们忙碌于收割麦子和麻,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宁静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思考,以及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思绪与情感,以及他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体悟。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题郑驿丞高冈九老图二首·其一

九老高冈恣胜游,西来匹马正追求。

我今亦奉吾亲去,紫帽山头境最幽。

(0)

瑞麦诗

笑数流言去去多,饱眠无奈夜深何。

忽然一觉扬州梦,听得人间瑞麦歌。

(0)

赠常州太守杨恭甫

每遇毗陵客,声声颂府公。

心如有神助,政自与天通。

子信二千石,吾今六十翁。

迩来无一字,相见在秋风。

(0)

送范长史之寿国封在保宁

九斿飐晴风,缀锦帱行殿。

从官密于云,子更目如电。蹑足附子语,吾视子成?。

王衣虽青青,王宫百千眷。

一一当染之,侵寻染将遍。

南池匊作盘,锦屏蹴为碾。

良工巧更疾,及一州九县。

吾当泚笔俟,急续东平传。

(0)

寄韩尚书贯道

河东夫子近何如,北雁联翩不得书。

一片丹心终许国,半生华发只鳏居。

寻盟莫放山阴棹,挟策谁从白下驴。

我有愁怀何处写,首阳云尽月痕孤。

(0)

送吴县簿董仁之任鄞丞

自顷权奸偷国柄,一时在位贪相竞。

剥民膏血输权门,廉耻扫地宁复存。

谁知小官之中乃有吴县簿,守法廉平独如故。

三年佐县民爱深,视金如土民如金。

每言吴人穷到骨,吾此朘削吾何心。

吴县簿,真难得,我欲言之顾非职。

一朝擢官向宁波,于乎奈此吴民何。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