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耽林壑,所志止一丘。
岱宗曾登眺,四岳皆未游。
投我《太华图》,公意在山陬。
莲花三峰矗,气象何崒崷。
其高五千仞,天半烟云收。
下有茅龙躅,一去今千秋。
金堂与石室,仙踪不可求。
公从政事堂,解组言归休。
当著谢公屐,名山胜景搜。
蹉跎为恋阙,京国还羁留。
我未遂初服,世故当分忧。
何时携筇杖,长啸万峰头。
披图坐嗟叹,仰望空悠悠。
平生耽林壑,所志止一丘。
岱宗曾登眺,四岳皆未游。
投我《太华图》,公意在山陬。
莲花三峰矗,气象何崒崷。
其高五千仞,天半烟云收。
下有茅龙躅,一去今千秋。
金堂与石室,仙踪不可求。
公从政事堂,解组言归休。
当著谢公屐,名山胜景搜。
蹉跎为恋阙,京国还羁留。
我未遂初服,世故当分忧。
何时携筇杖,长啸万峰头。
披图坐嗟叹,仰望空悠悠。
这首清代彭蕴章的《寿阳相国以华岳图见赠赋谢》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仕途的感慨。首句“平生耽林壑,所志止一丘”表达了诗人一生酷爱山林,志向在于隐居山野。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曾登临泰山,但四岳中的其他山峰还未游历,暗示了他对华岳(即西岳华山)的向往。
“投我《太华图》,公意在山陬”写相国赠送华岳图,意图让诗人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对华山的描绘细致入微,赞叹其莲花三峰高耸入云,气象峥嵘。“其高五千仞,天半烟云收”形象地展现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诗中还提及了华山的神秘洞穴和传说中的仙踪,暗示了华山的超凡魅力。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自己的仕途转折,从政事堂退隐,希望能如谢公那样遍游名山。“蹉跎为恋阙,京国还羁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眷恋和未能立即实现隐居愿望的遗憾。
最后,诗人表达了期待退休后能携杖游历的愿望,感叹于现实的羁绊,只能对着华岳图发呆,感叹不已。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故人今有子,过我乞铭文。
红树催年老,青灯话夜分。
诗笺传父业,隶笔张吾军。
万里青州路,沂公几代坟。
杜宇啼时多是雨,酴醾开后便无春。
惜花底学千金子,对酒还思两玉人。
良药草中闲长叶,幽禽花里巧藏身。
青山百里通来往,衰病何曾厌客频。
及此真知老,吾初不谓然。
相期无别事,不朽要千年。
过我论新句,留君订旧篇。
胡为趋归骑,忙似趁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