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
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
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收录在他的《寓言二首》中。诗中的意境深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透露出作者对于禅宗及佛法的一种思考和批判。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某些追求虚幻境界的行为所持有的质疑态度。"本来无物" 暗示世间万象皆为空,原无实质;而"使人疑" 则是因为人的心智被这些空幻之物所迷惑,产生了种种疑问和困惑。接着的"却为参禅买得痴" 更深一步地指出,即便是那些追求高深禅理的人,也可能在这过程中变得愚昧无知,失去了本真的智慧。
"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这两句则更进一步探讨了佛教中的"无情" 概念与人的感受之间的矛盾。"闻道无情能说法" 表示听闻到一种没有情感的法理,但这种法理是否真的能够被理解和接受呢?"面墙终日妄寻思" 则描绘出一个长时间面对着墙壁冥思的场景,"妄寻思" 暗示这些思考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通过质疑禅宗的修行方式和佛法的理解,展现了王安石对于人生真理的探索以及他对某些传统观念的批判态度。他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充满了哲学思考的气息。
陶公爱佳节,对菊愁空杯。
日晏东篱下,竟见白衣来。
今君亦嗜饮,复有伊人才。
惜无王江州,黄花徒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