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升系舟山,试望雁门塞。
巀嶪阵云黑,势与玄岳配。
及兹赴谷口,局步入烟霭。
曲曲山根盘,层层苍壁对。
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
猿猱一线路,迥出飞鸟背。
侧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籁。
始知经陟高,足底群峰会。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插汉立雄关,蕃畿隔内外。
东掠凤皇城,西极菖蒲海。
呼吸万里通,形胜兵家最。
信乃天下蔽,讵惟三晋隘。
时清关门开,耕田铸矛镦。
不见沙土中,箭镞馀腥在。
昨升系舟山,试望雁门塞。
巀嶪阵云黑,势与玄岳配。
及兹赴谷口,局步入烟霭。
曲曲山根盘,层层苍壁对。
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
猿猱一线路,迥出飞鸟背。
侧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籁。
始知经陟高,足底群峰会。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插汉立雄关,蕃畿隔内外。
东掠凤皇城,西极菖蒲海。
呼吸万里通,形胜兵家最。
信乃天下蔽,讵惟三晋隘。
时清关门开,耕田铸矛镦。
不见沙土中,箭镞馀腥在。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的壮丽景色和其战略地位。诗人徐昂发以细腻的笔触,将雁门关的险峻与雄伟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昨升系舟山,试望雁门塞”,诗人从系舟山眺望雁门关,拉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接着,“巀嶪阵云黑,势与玄岳配”描绘了雁门关周围云雾缭绕,与远处的高山相映成趣的景象。随后,“及兹赴谷口,局步入烟霭”则展现了进入山谷后,烟雾弥漫的朦胧感。
“曲曲山根盘,层层苍壁对”描绘了山峦连绵,苍翠壁立的壮观景象。“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雁门关的神秘与深邃。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展示了雁门关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既有积雪覆盖的悬崖,又有清澈的泉水奔流而下。“猿猱一线路,迥出飞鸟背”则通过动物的视角,展现了道路的险峻与独特。
“侧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籁”描绘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始知经陟高,足底群峰会”表达了登高后的豁然开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则将雁门关的战略意义提升到国家层面,暗示其在边防中的重要性。“插汉立雄关,蕃畿隔内外”强调了雁门关作为屏障的作用,将中原与外族地区分隔开来。
“东掠凤皇城,西极菖蒲海”描绘了雁门关的广阔视野,以及其在地理上的战略位置。“呼吸万里通,形胜兵家最”则总结了雁门关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最后,“信乃天下蔽,讵惟三晋隘”表达了雁门关不仅对三晋地区,更是对整个天下都有遮蔽和保护的意义。“时清关门开,耕田铸矛镦”描绘了和平时期,雁门关大门敞开,百姓安居乐业,武器被闲置的情景。“不见沙土中,箭镞馀腥在”则以细节收尾,强调了战争的痕迹已经消失,和平已至。
整首诗通过对雁门关自然景观和战略地位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忆昔曾同泛烟艇,特访绶溪良夜景。
皓月含秋镜一轮,晴波漾彩金千顷。
萍梗飘零苦不常,又从云路同翱翔。
眼前皓月虽无恙,其奈山川非故乡。
他日青霄济时了,还溯流光共吟眺。
手如白雨点,头若青山峰。
牙床不动花楸急,太蔟震越凌高空。
小殿风清日初旦,云母屏开烟雾散。
千葩万卉浅含春,一曲未终俱焕烂。
花奴秀莹玉无瑕,砑光帽子红槿花。
绝伦之艺谁得似,梨园弟子空咨嗟。
苑中正奏春光好,如何翻作秋风早。
沉香亭畔走妖狐,凝碧池头宴芳草。
长安月冷夜沉沉,旧曲听来思不禁。
耶娑色鸡短无尾,却忆开元泪满襟。
沧海无情波浪急,万里胡为远行役。
北风高高望不归,鸳凤惟深泪双滴。
百年甘作未亡人,花香草色空复春。
容颜惨淡废膏沐,妆台明镜荒浮尘。
孤灯夜长耿不寐,皓月当空霜满地。
矫首沧溟愁奈何,化身安得如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