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趁晓凉,言指名山游。
名山岂在多,一峰泉上头。
威纡西北来,于此结神邱。
水木既明净,洞壑还清幽。
雨后波声壮,风前岚气收。
筑塔将断手,开轩正延眸。
低田及高垄,无不绿如油。
信矣慰此日,遥哉待三秋。
回忆望泽初,其愁可少不。
鸣鞭趁晓凉,言指名山游。
名山岂在多,一峰泉上头。
威纡西北来,于此结神邱。
水木既明净,洞壑还清幽。
雨后波声壮,风前岚气收。
筑塔将断手,开轩正延眸。
低田及高垄,无不绿如油。
信矣慰此日,遥哉待三秋。
回忆望泽初,其愁可少不。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诗人前往玉泉山游玩的情景,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中清幽、宁静之美。首句“鸣鞭趁晓凉,言指名山游”以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趁着清晨的凉爽,策马前往名山的急切心情。接着,“名山岂在多,一峰泉上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独到见解,认为真正的名山并不在于数量众多,而在于其独特的魅力和所在的位置。
接下来的几句“威纡西北来,于此结神邱。水木既明净,洞壑还清幽”描绘了玉泉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山势蜿蜒曲折,汇聚成神丘,山中的水流清澈,树木葱郁,洞穴深邃,环境清幽。通过“雨后波声壮,风前岚气收”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山中雨后的壮丽景象和风吹过时云雾散去的清新氛围。
“筑塔将断手,开轩正延眸”则描绘了山中的人文景观,塔的建造与轩的开辟,不仅增添了山中的历史韵味,也提供了观景的绝佳位置。最后,“低田及高垄,无不绿如油”通过广阔的绿色田野,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信矣慰此日,遥哉待三秋”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满足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秋季再次游览。最后一句“回忆望泽初,其愁可少不”则以回忆开头的愁绪,反衬出如今的愉悦心情,强调了旅行带来的快乐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玉泉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