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开篇“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以奇特的自然现象来映射战乱的残酷与混乱。接下来的“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则透露出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哀伤,以及历史的沉重感。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展现了古代南方民族的困顿与边远的地理环境。紧接着,“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艰辛。
诗中“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乱世离别之痛。随后,“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则描绘了一种战争废墟的景象,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变化。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通过自然界的动静来烘托诗人的哀伤情怀。接着,“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空间距离的一种描写,强化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与远行难返的感慨。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表达了一种隔绝和迷茫,可能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无边。最后,“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则是诗人对命运和天道的一种质疑与呼喊,体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不屈和抗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游子对于家国的深切眷恋,以及面对动荡年代时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