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相代新,一身守其故。
时乎不再来,高坐岁已暮。
膝下数孺子,头角渐云露。
赋诗知节物,题符染毫素。
放假足欢娱,各从性所务。
我欲从之嬉,拘牵羞举措。
功名感岁华,奔走寡欢趣。
总角曾几时,去我忽如鹜。
四时相代新,一身守其故。
时乎不再来,高坐岁已暮。
膝下数孺子,头角渐云露。
赋诗知节物,题符染毫素。
放假足欢娱,各从性所务。
我欲从之嬉,拘牵羞举措。
功名感岁华,奔走寡欢趣。
总角曾几时,去我忽如鹜。
这首清代冯㻾的《甲戌守岁(其三)》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人生阶段的感慨。首句“四时相代新”表达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暗示岁月不待人。接着,“一身守其故”反映了诗人坚守自我,不愿随时间轻易改变的心态。
“时乎不再来,高坐岁已暮”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年华老去的感叹。诗人膝下有成长中的孩子们,“膝下数孺子,头角渐云露”,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希望,也暗示着责任的加重。
“赋诗知节物,题符染毫素”体现了诗人以诗文记录生活,寄托情感,同时也有寓教于乐之意。然而,“放假足欢娱,各从性所务”又揭示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功名追求形成对比。
“我欲从之嬉,拘牵羞举措”表达了诗人内心挣扎,想要摆脱世俗束缚,享受简单快乐的愿望。然而,“功名感岁华,奔走寡欢趣”表明他仍然被功名所牵引,难以完全放下。
最后两句“总角曾几时,去我忽如鹜”回忆起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已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家庭、功名和自由的不同层面的思考。
晓听社雨,犹带馀寒,尚侵襟袖。
插柳千门,相近禁烟时候。
鬓坠搔头深旧恨,臂宽条脱添新瘦。
卷重帘,看双飞燕羽,舞庭花昼。
谁共语、春来怕酒。
一段情怀,灯暗更后。
罨画屏山,今夜梦魂还又。
愁墨题笺鱼浪远,粉香染泪鲛绡透。
待相逢,想鸳衾、凤帏依旧。
藕花洲上芙蓉楫,羞郎故移深处。
弄影萍开,搴香袖罥,鸂鶒双双飞去。
垂鞭笑顾。
问住否横塘,试窥帘户。
妙舞妍歌,甚时相见定相许。
归来憔悴锦帐,久尘金犊幰,连娟黛眉颦妩。
扇底红铅,愁痕暗渍,消得腰支如杵。
鸾弦解语。
镇明月西南,拌人凄楚。
闷拾杨花,等闲春又负。
月闰清秋,时逢诞节,画堂瑞气多多。
遥瞻南极,瑞彩照盘坡。
好是年才五十,身当贵、福比山河。
无些事,方裙短揭,时复自高歌。
欢娱,当此际,香燃宝鸭,酒酌金荷。
恣柳腰樱口,左右森罗。
纵有人人捧拥,争得似、正面嫦娥。
思量取,朱颜未老,好事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