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逢人少,残僧乞食迟。
古墙花不发,丛薄鸟兼悲。
沙聚看尘劫,天长立暝时。
伊吾惭抚剑,剜草读唐碑。
野寺逢人少,残僧乞食迟。
古墙花不发,丛薄鸟兼悲。
沙聚看尘劫,天长立暝时。
伊吾惭抚剑,剜草读唐碑。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洪胜寺》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沉寂的山寺景象。首联“野寺逢人少,残僧乞食迟”写出了寺庙地处偏远,人迹罕至,仅存的僧人行动迟缓,反映出僧侣生活的清贫和孤寂。颔联“古墙花不发,丛薄鸟兼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古墙上的花朵因无人照料而未能绽放,鸟儿在稀疏的草丛中发出哀鸣,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颈联“沙聚看尘劫,天长立暝时”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沙粒聚散如同世间沧桑,天色渐暗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尾联“伊吾惭抚剑,剜草读唐碑”以自我反思的姿态收束,诗人感叹自己身为武人,却只能在荒寺中以挖掘草根为生,研读唐代的石碑,流露出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洪胜寺的荒凉景象和诗人自身的落魄,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
缥缈高凭崔氏楼,依微西眺祢生洲。
天容孤鹤排空上,水合双龙抱郡流。
一代真成春雪倡,千年谁识岁星愁。
老夫聊玩人间世,任遣浮云黯不收。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
中含散水芳,外团蝴蝶戏。
酴醾不见香,芍药惭多媚。
扶疏翠盖圆,散乱真珠缀。
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
尝闻好事家,欲移京毂地。
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
洛阳红牡丹,适时名转异。
新荣托旧枝,万状呈妖丽。
天工借颜色,深淡随人智。
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
草木禀赋殊,得失岂轻议。
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