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来生了合还渠,遗世声名亦赘馀。
七十三年无述处,一朝含笑上清虚。
领来生了合还渠,遗世声名亦赘馀。
七十三年无述处,一朝含笑上清虚。
这首绝笔诗,由明代诗人贺一弘所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豁达。诗中“领来生了合还渠”一句,以“领”字开篇,似乎在预示着诗人对于轮回转世的某种领悟或期待,暗示着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接着,“遗世声名亦赘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名声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世俗的荣誉与名声在生命的终极意义上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成为累赘。
“七十三年无述处”这一句,既是对诗人一生经历的概括,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在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或许有许多值得铭记和表达的事迹,但最终却发现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来完全描述,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法完全表达的遗憾。
最后,“一朝含笑上清虚”一句,以“含笑”描绘了诗人离世时的平静与满足,仿佛在这一刻,他已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轻松地步入了另一个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喜悦。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名声以及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终局时的坦然与释怀。
龙湖老子手如铁,信手许驳写不辍。
纵横圆转轻古人,迁也无笔仪无舌。
一语能寒泉下胆,片言堪肉夜台骨。
我自别公苦寂寞,况闻病肺那忘却?
忽有两僧致公书,乃是手书《读书乐》。
自誇读书老更强,胆气精神不可当。
歌笑无情有真乐,问公垂老何飞扬。
诗既奇崛字遒绝,石走岩皴格力苍。
老骨棱棱精炯炯,对此恍如坐公傍。
龙湖老子果希有,此诗此字应不朽。
莫道世无赏音人,袁也宝之胜琼玖。
山行忽终日,日落风飕飕。
苍然暝色起,原野烟光浮。
依稀见村落,儿童逐归牛。
山径丛竹深,鸟雀声啾啾。
万物已偃息,我行良未休。
驿吏走仓皇,再拜候道周。
顾之问前途,为余指林丘。
入门华灯列,山醪献新篘。
空堂耿无寐,百感不自由。
惺惺待明发,起坐听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