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斜阳、雀台何处,东风吹老人世。
漳河一带伤心色,绿遍往时烟水。
歌舞地,只寂寂、荒堆蔓草依稀是。
裙腰扇底,已过了春深,鸦来凤去,旧梦醒难记。
垂杨柳,西北枝枝旖旎,新眉曾妒宫妓。
分香莫问当年恨,云幌乱尘飘起。
多少事,君不见、英雄儿女都如此。
凄凉故址,剩片瓦遗留,供人凭吊,古砚洗寒翠。
问斜阳、雀台何处,东风吹老人世。
漳河一带伤心色,绿遍往时烟水。
歌舞地,只寂寂、荒堆蔓草依稀是。
裙腰扇底,已过了春深,鸦来凤去,旧梦醒难记。
垂杨柳,西北枝枝旖旎,新眉曾妒宫妓。
分香莫问当年恨,云幌乱尘飘起。
多少事,君不见、英雄儿女都如此。
凄凉故址,剩片瓦遗留,供人凭吊,古砚洗寒翠。
这首《摸鱼儿·漳河吊铜雀台》由清代词人周祖同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铜雀台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词开篇以“问斜阳、雀台何处”发问,引出对铜雀台的追思。接着描述了铜雀台周边环境的变迁,“漳河一带伤心色,绿遍往时烟水”,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映射历史的沧桑。铜雀台作为昔日歌舞之地,如今却只剩下“寂寂、荒堆蔓草依稀是”,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裙腰扇底,已过了春深,鸦来凤去,旧梦醒难记”四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铜雀台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垂杨柳,西北枝枝旖旎,新眉曾妒宫妓”几句,以自然景物的美丽反衬历史的哀伤,同时暗含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分香莫问当年恨,云幌乱尘飘起”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最后,“多少事,君不见、英雄儿女都如此。凄凉故址,剩片瓦遗留,供人凭吊,古砚洗寒翠”几句,总结全词,强调了历史的轮回和人生的短暂,通过铜雀台这一具体场景,寄托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和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情缅怀。
惊飙吹浮云,回薄西南天。
鸿鹄奋高举,翱翔何翩翩。
眷彼志士心,日月同皎然。
排难为时出,安能守一廛。
千金不足顾,岂愧鲁仲连。
明公素延览,知己谁能贤。
得君若敌国,器重犹瑚琏。
良筹无遗策,慷慨谊弥宣。
去乡逾十载,兄弟会有缘。
怡怡问亲寿,以享黄发年。
宠禄自上锡,秣马今当旋。
初阳丽遥甸,被服华且鲜。
往哉树令德,保此忠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