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
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
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
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
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或文人雄厚的学识与才华。开篇“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比喻其知识渊博、才思泉涌,如同神异的麒麟在地上自由漫步,手中握有珍珠和美玉,仿佛月光从心中生成。接着“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则形容其学问之广博,如同巨浪翻涌,覆盖了六经(儒家经典),吸纳了诸子百家的智慧,其影响力之大,甚至让古代三公九卿的地位都为之震动。
“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表达的是对学者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在治国理政等实际工作中也有所建树,是真正的功绩,而不是仅靠年轻而得来的虚名。
最后,“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则是说这位学者或文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呈现了如同三千卷书般丰富的学问成果,在春风中,他的才能如同桃李争妍,被众人所赞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高度赞扬了某位刘姓人物的学识与才华,以及其在文学创作和实际工作中的卓越成就。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