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遨游的生活状态。"斗笠为帆扇作舟",意在于用斗笠(一种农具)做风帆,用扇子作为划行工具,构造出一艘简易的小船。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逍遥自得的情怀。
"五湖四海任遨游"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拘无束的心境,五湖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大湖,如太湖、洞庭湖等,四海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海洋。诗人似乎在宣告,他愿意随心所欲地在这片辽阔的水域中航行。
"大千沙界须臾至"一句,则带有一丝玄思和哲理。大千世界,出自佛教术语,指的是无尽的宇宙空间。沙界则是佛家对时间的一种比喻,意为极短暂的时间。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超然态度,似乎在说,即便是在广袤的时空中,他也能轻易到达。
最后一句"石烂松枯经几秋"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描绘。石烂即岩石之间生长的苔藓,松枯则指的是枯萎的松树。这两者都是静谧和衰败的象征,而"经几秋"则是在询问,这些自然现象已经历经了多少年轮回。这里诗人似乎在反思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界变化,及其自身生命过程的长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由生活和大自然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观照万象的哲学思考。
冻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明河耿高树,素月流澄瀛。
袅袅来金风,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钟此一气清。
如潭贮皎洁,如室生虚灵。
姱节丽有晖,高情澹无营。
昔含鸡舌香,曾以凤咮鸣。
不登金张馆,尝抱箕濮情。
倏焉冰山销,揭若黄道明。
众星已牢落,太白犹光荧。
英风自骨鲠,心事元夷平。
会须朝紫皇,提笔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