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亩为园枕水涯,绿阴偏称野人家。
虽无赋绢千头橘,也有开樽几树花。
地迥江山供杖屦,人閒宾客尽烟霞。
药炉经卷吾堪老,不管流年鬓有华。
数亩为园枕水涯,绿阴偏称野人家。
虽无赋绢千头橘,也有开樽几树花。
地迥江山供杖屦,人閒宾客尽烟霞。
药炉经卷吾堪老,不管流年鬓有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田园生活画卷。首联“数亩为园枕水涯,绿阴偏称野人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依傍水边的小园,绿树成荫,与朴素的农家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颔联“虽无赋绢千头橘,也有开樽几树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园中虽没有繁盛的橘树,却有几株花开,暗示着生活的质朴与满足,不以物质的丰富为唯一追求。
颈联“地迥江山供杖屦,人閒宾客尽烟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闲适与自然的融合,无论是远眺的江山还是近处的景致,都成为了主人散步时的伴侣;而“人閒宾客尽烟霞”,则表达了主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尾联“药炉经卷吾堪老,不管流年鬓有华”则是对诗人个人生活态度的直接抒发,他以药炉和经卷自娱,表示愿意在这样的生活中老去,不在乎岁月的流逝和白发的增添,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
昨夜东风嚇,江花浮皓魄。
晨越披衣眺,回飙荡扫辟。
周道不可见,独馀寒山积。
幽涧冽孤清,碧峰澹虚莫。
艳质远尘纷,冰心聊自惜。
岂不向朱门,庭多车马迹。
泥泞滓素贞,驱除难假借。
所以守深藏,独往辞炎赫。
终当随阳春,飞洒玉阶白。
一点下殿衣,明王欣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