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开樽兴不孤,此中可许着狂夫。
莫嫌醉后多轻脱,好倩名流貌作图。
竹里开樽兴不孤,此中可许着狂夫。
莫嫌醉后多轻脱,好倩名流貌作图。
这首诗《竹径》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在竹林深处设宴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竹里开樽兴不孤”,生动地展现了在竹林之中设宴的情景,竹子的幽静与宴饮的欢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兴不孤”三字,不仅表达了宴会的热闹,也暗示了主人邀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聚一堂,共享这份乐趣。
次句“此中可许着狂夫”,进一步点明了宴会上的氛围和参与者的态度。这里的“狂夫”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豪放不羁、率性而为的人。这句话表明,在这片竹林之中,即使是狂放之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其中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个性的尊重和欣赏。
后两句“莫嫌醉后多轻脱,好倩名流貌作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后的行为不必过于苛责的观点。在这样的场合下,人们或许会因为酒力而显得有些轻浮或放肆,但这正是生活中的真实一面,是情感释放的一种方式。诗人希望将这种场景记录下来,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图画,都是一种美好的纪念,是对生活真挚情感的捕捉和珍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宴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对自由、个性的赞美和尊重。诗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双白鹄,飞翩跹。其羽皓以洁,顾影交相怜。
西邻窈窕女,颜色桃李娇。晨飔吹幕,芳情与摇。
大姊为厮养卒妇,二姊嫁淮南王。
日织一绢不糊口,朱门自煌煌。
青骢马,八尺高,马上公子金缕袍。
昨日相逢大道侧,衣不蔽肤面菜色。
乌兔代谢,可以一日知百年。下有黄土,上有苍天。
衣裳在笥,五綵鸳鸯襦,出门升车还下车。
黄沙漠漠,太山为墟。遨游六合,洞无尘思。
斟酌元化,千秋万岁如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