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车轧伊茧抽丝,桑薪煮水急莫迟。
黄丝白丝光縰縰,老蚕成蛹啖儿饥。
田家妇姑喜满眉,卖丝得钱买羃䍦。
翁叟惯事骂妇姑,只今长男戍葭芦。
秋寒无衣霜冽肤,鸣机织素将何须。
翁叟喃喃骂未竟,当门叫呼迎县令。
驺奴横索马鞭丝,妇姑房中拆纑经。
缫车轧伊茧抽丝,桑薪煮水急莫迟。
黄丝白丝光縰縰,老蚕成蛹啖儿饥。
田家妇姑喜满眉,卖丝得钱买羃䍦。
翁叟惯事骂妇姑,只今长男戍葭芦。
秋寒无衣霜冽肤,鸣机织素将何须。
翁叟喃喃骂未竟,当门叫呼迎县令。
驺奴横索马鞭丝,妇姑房中拆纑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缫丝行》,生动描绘了古代农村妇女在家中进行缫丝劳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细节。
诗中首先描述了妇女们在忙碌地操作缫车,从茧中抽出丝线的过程。她们用桑木烧取的火煮水,以快速地将丝线抽出,场面紧张而有序。接着,诗中提到妇女们将抽出的黄丝和白丝整理好,老蚕化蛹后,蚕儿因饥饿而发出叫声,这反映了蚕农生活的艰辛与细致。
然后,诗中转向了田家妇女的喜悦之情,她们通过卖丝得到了收入,可以购买织物,满足日常所需。然而,诗中也揭示了社会不公的一面,老一辈的男性对年轻女性的责骂,以及长子远赴边疆戍守,留下家庭成员独自面对生活的困境。
最后,诗中描绘了冬季寒冷,妇女们无法为家人准备足够的衣物,只能在织布机上编织白色丝绸,却不知有何用处。老一辈的男子不断地抱怨,甚至直接到门口向县令求助,县令的随从横加索取,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状态、性别角色的差异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