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红杏苑,今隐刺桐村。
岁计悬僧债,科名负国恩。
不书胝渐稳,频镊鬓无根。
惟有经邦事,年年志尚存。
昔游红杏苑,今隐刺桐村。
岁计悬僧债,科名负国恩。
不书胝渐稳,频镊鬓无根。
惟有经邦事,年年志尚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华落寞到隐居田园的生活转变。"昔游红杏苑,今隐刺桐村"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场所,表达了诗人由追求世俗享乐到归隐山林的心路变化。"岁计悬僧债,科名负国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时光中未了的事务和责任心仍然挂念。
接下来的"不书胝渐稳,频镊鬓无根"显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不安与矛盾,他虽然放弃了尘世的纷争,但内心深处对于稳固的生活基础的渴望并未完全释然。"惟有经邦事,年年志尚存"则表明尽管身处寂寞,但对于国家大事和民族兴衰的关怀仍旧如故,这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