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大邑绾金章,四壁何归尚此乡。
五斗并无陶令米,一钱时似杜陵囊。
川原未竭当年泽,鬓发新添昨夜霜。
犹有国人公论在,儿童相戒护甘棠。
一从大邑绾金章,四壁何归尚此乡。
五斗并无陶令米,一钱时似杜陵囊。
川原未竭当年泽,鬓发新添昨夜霜。
犹有国人公论在,儿童相戒护甘棠。
这首诗《赠何令萃庵》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何令的深切关怀与赞美。
首联“一从大邑绾金章,四壁何归尚此乡”,开篇即以“大邑”、“金章”点出友人的官职之高,而“四壁何归尚此乡”则透露出其虽身居高位却仍怀念故乡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颔联“五斗并无陶令米,一钱时似杜陵囊”,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和清贫如洗的杜甫,表达了对友人坚守节操、不慕荣华的赞赏之情。
颈联“川原未竭当年泽,鬓发新添昨夜霜”,以自然景象喻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其过去功绩的肯定与怀念。
尾联“犹有国人公论在,儿童相戒护甘棠”,借用了“甘棠”这一典故,象征友人深受民众爱戴,即使不在也依然受到尊敬。同时,通过“国人公论”和“儿童相戒”两处细节,展现了友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社会影响的描绘,既展现了陈恭尹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又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皓皓一何洁,更暴以秋阳。
秋毫尘滓,如何浣得这肝肠。
况对金风初度,酌彼银河净浴,六月凛冰霜。
精白生来别,日月许争光。清明朝,清要路,遍流芳。
澄清闽峤,姑命申伯式南邦。
洗得甲兵静了,去作诗书元帅,却入相吾皇。
清问同天老,俾尔寿而昌。
吾闻黄帝张乐洞庭野,始意庄生言故假。
又闻湘灵鼓瑟进玄螭,亦意屈子夸厥辞。
属行洞庭四月半,南风三日吹不断。
黄昏犹是天陆离,午夜忽成云片段。
病夫数起不知睡,数起侧听仍熟视。
恍疑帝乐尚铿鍧,又谓湘弦发幽閟。
乃知二子元非虚,吾闻自用耳目拘。
须臾月落天向晓,依旧南风波浩渺。
中朝当极治,人物近皋夔。
南渡更衰乱,诸贤困逸遗。
舍人名最早,白首但论思。
尚喜诗传派,于今学有涯。
居然老成独,异彼俗书姿。
明眼逢吾子,掀髯话昔时。
端能继芜累,所见匪狐疑。
愧我安能友,酬篇只韵随。
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剧暄。
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
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
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