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诗六首.和乞食》
《和陶诗六首.和乞食》全文
宋 / 王阮   形式: 古风

淮阴漂母事,不谓身见之。

长歌渊明诗,益信非虚辞。

嗟余客长安,十载无休期。

一饱不自足,况敢谋酒卮。

曳裾富儿门,丐食酬一诗。

达于公卿间,喧喧谓余非。

虽知责我至,终亦无所贻。

(0)
翻译
淮阴漂母的故事,没想到自己也会亲身经历。
吟唱陶渊明的诗歌,更加确信那些并非空洞的言辞。
感叹我客居长安,十年来从未有过休息的时刻。
即使一日三餐尚且不饱,又怎敢奢望饮酒。
在富豪权贵门前拉扯衣襟,只为乞求一首诗的报酬。
在公卿贵族之间流传,他们纷纷议论我不合常规。
虽然他们指责我过分,但最终也未能给我留下什么。
注释
淮阴:淮阴县。
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人。
身见之:亲身经历。
渊明:陶渊明。
非:不合常规。
虚辞:空洞的言辞。
客长安:客居长安。
十载:十年。
无休期:没有休息的时候。
一饱:吃饱。
谋酒卮:谋求饮酒的机会。
曳裾:拉扯衣襟表示谦恭。
富儿门:富豪之家。
丐食:乞讨食物。
公卿:高官显贵。
喧喧:议论纷纷。
责我至:严厉指责我。
贻:遗留,给予。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 阮所作,属于和陶诗六首中的“和乞食”一篇。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流离失所、饥饿交加的情境,以及向富户乞食却遭到白眼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自我清高的态度。

首句“淮阴漂母事,不谓身见之”引出了历史上的典故,即淮阴侯韩信的故事,他曾因贫困而被迫流离失所,但最终功成名就,这里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之相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却也是不幸中的幸运者。

“长歌渊明诗,益信非虚辞”则是说诗人通过吟唱古代贤者的诗篇,更坚信那些描述困顿的言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出自实践和感受。

接着,“嗟余客长安,十载无休期”表达了诗人在京城长安漂泊已久,无奈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一饱不自足,况敢谋酒卮”则是说诗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又怎能奢谈饮酒享乐。

下半首,“曳裾富儿门,丐食酬一诗”描绘了诗人不得已向富户乞食的情景,并用诗歌作为回报。最后“达于公卿间,喧喧谓余非”则是说这种情况传到了官府和士大夫之间,他们纷纷议论,说诗人不对。

结尾两句“虽知责我至,终亦无所贻”表明尽管周围的人都在指责他,但诗人内心清白,无愧于心。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守和自尊。

作者介绍

王阮
朝代:宋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猜你喜欢

和曾通判招饮后见贻

竹际松间构小堂,高眠客榻燕华觞。

每询浊酒频加酿,不问馀金几在囊。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

庆门又喜亲才子,藉藉声华满士乡。

(0)

和欧阳内翰内直对月见寄

新衔佳命上金銮,递直连初寝未安。

霜气稍依罗幕重,月华先近玉堂寒。

诏函裁罢骞灵凤,诗句书成舞瑞鸾。

学省地閒清赏隔,怀贤空向斗杓看。

(0)

和子华兄太素泛舟香菜门

霜髯照四坐,宛是商颜来。

舟移一水远,楼对群峰开。

谈笑尽永日,声利轻浮埃。

既同剡溪往,亦类稽山回。

(0)

和微之游湖春夏秋冬四绝·其三

败荷衰折水西流,极目清光好放舟。

幸有主人频卜昼,肯同俗子更悲秋。

(0)

子华兄生日五首·其二

池面和风丽稍开,翠条芳甲满春台。

笙歌竞奏长生曲,兄弟华颠对举杯。

(0)

谒金门·其一和昌甫

花肃肃。杨柳三眠未足。一棹溪山新涨绿。

旧欢无梦续。莫问杜鹃啼蜀。只有江南水竹。

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