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分明是切磋,几人于此见詨讹。
少年俱决龙蛇阵,潦倒同吟稚子歌。
问答分明是切磋,几人于此见詨讹。
少年俱决龙蛇阵,潦倒同吟稚子歌。
这首诗《颂古六十二首(其十八)》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对比少年间的切磋与成人后的潦倒,以及对稚子之歌的共同吟诵,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问答分明是切磋”,点明了少年时期在知识或技艺上的交流与磨砺,如同在棋盘上对弈,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互相学习与提高。这种场景充满了活力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可能性。
次句“几人于此见詨讹”,则转向了成年后的生活状态,暗示在现实的复杂环境中,能够保持初心、坚持真理的人寥寥无几。这里的“詨讹”可能指言语中的谬误或不实之处,强调了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误导和欺骗。
接着,“少年俱决龙蛇阵”,以“龙蛇阵”比喻少年时期的竞争与挑战,形象地描绘出他们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一种游戏或竞技的象征,更是对年轻一代积极向上、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赞美。
最后,“潦倒同吟稚子歌”,则展现了成人世界中的另一面。即使遭遇困境、生活潦倒,人们仍能回想起童年时的简单快乐,通过共同吟唱稚子之歌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这一句揭示了无论人生经历多少风雨,内心深处那份纯真与美好始终存在,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比少年与成人的不同阶段,探讨了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自我、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它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不忘初心,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韧。
谏草积盈咫,平生殊为人。
为郡偶出手,交章惊盈廷。
言责果有归,正气可以伸。
摧奸何足论,大义待敷陈。
谁知含光璞,已遭近前瞋。
蜚语巧中伤,拂衣就沉沦。
世论竞愤惜,歌辞吐清新。
君门如天高,病榻勤相亲。
一朝揭日月,西风清庾尘。
事败不可讳,不韪终及身。
空有蔽贤羞,奚伤卷怀仁。
离合垂十年,师友义不晦。
连宵语出处,正色莫敢懈。
沾沾章句士,器小易满溃。
及门能有几,志节共磨淬。
病窗爱花枝,妍语破细碎。
江鱼与橘柚,远味雅见逮。
时艰卒挂眼,一饭九嗟喟。
学道耻未坚,投闲思早退。
毒口从揶揄,用意固有在。
冥心怀独往,岂恤世议隘。
吾师秉忠贞,此语不予贷。
归欤有狂简,侍坐暂一快。
《愧室吾师在野有声守梧二年以治绩荐于朝行入御史台矣为忌者挤去岁晚卧病呻吟中笃念君国予时亦以引疾辞官避人海上旦夕相就得读平时幕府所著章奏叹师之不遇而为天下惜也》【清·李宣龚】谏草积盈咫,平生殊为人。为郡偶出手,交章惊盈廷。言责果有归,正气可以伸。摧奸何足论,大义待敷陈。谁知含光璞,已遭近前瞋。蜚语巧中伤,拂衣就沉沦。世论竞愤惜,歌辞吐清新。君门如天高,病榻勤相亲。一朝揭日月,西风清庾尘。事败不可讳,不韪终及身。空有蔽贤羞,奚伤卷怀仁。离合垂十年,师友义不晦。连宵语出处,正色莫敢懈。沾沾章句士,器小易满溃。及门能有几,志节共磨淬。病窗爱花枝,妍语破细碎。江鱼与橘柚,远味雅见逮。时艰卒挂眼,一饭九嗟喟。学道耻未坚,投闲思早退。毒口从揶揄,用意固有在。冥心怀独往,岂恤世议隘。吾师秉忠贞,此语不予贷。归欤有狂简,侍坐暂一快。
https://shici.929r.com/shici/WIhvV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