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晴烟碣石尘,声繁箫鼓溅花春。
剑摇赤羽星寒渡,月蚀黄霾断野榛。
炊火湮零山墅阔,毳庐迤逦塞云屯。
寒衙索米凌凄月,芳树村醪傍葛巾。
冉冉晴烟碣石尘,声繁箫鼓溅花春。
剑摇赤羽星寒渡,月蚀黄霾断野榛。
炊火湮零山墅阔,毳庐迤逦塞云屯。
寒衙索米凌凄月,芳树村醪傍葛巾。
这首明代诗人申佳允的《春兴(其二)》描绘了一幅春天边塞景象。首句“冉冉晴烟碣石尘”,以轻盈的春烟和尘土中的碣石,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与边地的粗犷气息。次句“声繁箫鼓溅花春”则通过热闹的箫鼓声和春花飞溅,传递出节日或庆典的欢快气氛。
第三句“剑摇赤羽星寒渡”,剑光与星辰相映,暗示边关将士在寒冷的夜晚巡逻,充满紧张与肃杀。第四句“月蚀黄霾断野榛”,描绘了月食时的昏暗天色和野外榛树被遮蔽的景象,增添了神秘与荒凉感。
第五句“炊火湮零山墅阔”,炊烟稀疏,山间的别墅显得空旷,显示出边地生活的寂寥。最后一句“毳庐迤逦塞云屯”,描述了毡庐连绵,边塞云雾缭绕,展现出边疆的辽阔与自然风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生机与边塞的艰苦生活相结合,既有春日的欢乐,又有边关的冷峻,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考。
渺渺春江,迷望眼、蒲萄涨绿。
春过也、萧疏庭户,寂寥心目。
念远不禁啼鴂闹,愁多易遣修蛾蹙。
向小窗、时把彩笺看,翻新曲。晴昼永,便新浴。
相思泪,不成哭。空无言憔悴,暗销肌玉。
目断碧云无信息,试凭青翼飞南北。
听掀帘、疑是故人来,风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