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何氏池亭》
《题何氏池亭》全文
唐 / 周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信是虚闲地,亭高亦有苔。

绕池逢石坐,穿竹引山回。

果落纤萍散,龟行细草开。

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chítíng
táng / zhōu

xìnshìxiántínggāoyǒutái
ràochíféngshízuò穿chuānzhúyǐnshānhuí

guǒluòxiānpíngsànguīxíngcǎokāi
zhǔrénpiānhǎoshìzhōngyànpínlái

注释
信:悠闲地。
是:表示判断或存在。
虚闲:空闲无事。
地:副词,表示地点。
亭:亭子。
高:高大的。
苔:青苔。
绕:围绕。
池:池塘。
逢:遇到。
石:石头。
穿:穿过。
竹:竹子。
引:引导。
山:山色。
果落:果实落下。
纤萍:细小的浮萍。
散:分散。
龟行:龟爬过。
细草:细小的草。
开:分开,这里指草丛分开。
主人:房屋的主人。
偏:特别。
好:喜好。
事:景致。
终:终究。
不厌:不感到厌倦。
频来:频繁地来。
翻译
信步闲游,高亭之上已生青苔。
漫步池边,遇见石头便坐下歇息,穿过竹林引领山色回转。
果实落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龟爬过的地方,细草丛生。
主人特别喜欢这样的景致,总是不厌其烦地频繁来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水之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这种安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信是虚闲地,亭高亦有苔"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态。亭子建在高处,即便如此,也长出了苔藓,这不仅描绘出亭子的高峻,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沧桑。

"绕池逢石坐,穿竹引山回"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活动。绕着池塘转,遇见巨石而坐下,通过竹林穿行,引领读者随着山势的起伏而行。这里不仅展示了景色,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果落纤萍散,龟行细草开"一句,进一步描绘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果实落地,被水面的萍藕所包围;龟兔在细软的草丛中缓慢前行。这两种景象都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力。

最后一句"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则透露了诗人对这位主人及其热爱园林生活方式的赞赏。尽管主人对于打理和维护这份自然美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勤劳并没有带来疲惫感,反而是源源不断的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淡泊宁静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贺
朝代:唐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湘中杂言四首·其四

指点鸥飞处,人间是岳州。

湘潭山乱出,江汉水兼流。

深竹新祠宇,飞花旧酒楼。

平生巴楚梦,明日洞庭游。

(0)

癸丑元日

霏霏元日雪,脉脉人日雨。

春来无日不轻阴,薄雾寒云满南浦。

常年有雨复新晴,淑气韶光淡绕城。

草色未逢金勒马,柳条先映玉楼莺。

今年风雨兼冰雪,忘却春幡庆春节。

野杏缄愁待酒催,江梅索笑邀人折。

谁与观云卜大通,且须祈谷问年丰。

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

(0)

赠义兴宣疡医

长桥下压蛟龙宫,岸上人家如镜中。

道人卖药临溪水,医得青蛇是龙子。

报恩不受千金珠,龙伯亲传海藏书。

门前扶杖人如市,妙术何愁三折臂。

燕支山前白草秋,冷入金疮泪欲流。

安得金丹从尔乞,提携玉龙还向敌。

(0)

宿王判簿宅送徐孟岳

来往频吴越,扁舟只载书。

言从交后浃,情恐别时疏。

凉意莲塘静,宵光竹牖虚。

悬知待明发,析尽是愁初。

(0)

题缙云少微山次周伯温韵

少微方丈拟王宫,诗版流光射碧空。

处士大星能比月,词臣异代亦同风。

坛边树老为龙去,井底丹砂与海通。

饮水也能生羽翼,骨青髓绿发如葱。

(0)

风雪大作子敬寘酒喜朱伯徽寻鲁志敏回·其二

冻雪迷山屐,寒风袭毳袍。

干戈犹未弭,吾辈岂辞劳。

大字传飞檄,深杯送浊醪。

老怀殊自喜,早晚问包茅。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