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人击筑,又见鬼含沙。
隐约听风树,迟回踏浪花。
万方悲坠叶,一角挽明霞。
长白连秋气,艰难归路赊。
更无人击筑,又见鬼含沙。
隐约听风树,迟回踏浪花。
万方悲坠叶,一角挽明霞。
长白连秋气,艰难归路赊。
这首诗描绘了天津五月时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更无人击筑”以典故暗喻,击筑是战国时期燕国乐师高渐离为荆轲送行时所奏之曲,此处借以表达一种历史的空寂与时代的变迁。接着“又见鬼含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的阴霾与现实的困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氛围。
“隐约听风树,迟回踏浪花”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风中的树木似乎在低语,浪花的涟漪则像是迟疑的脚步,暗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现状的反思。
“万方悲坠叶,一角挽明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万方的悲叹如同落叶般飘零,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而“一角挽明霞”则寄寓了一丝希望,尽管微弱,却在努力地对抗黑暗,寻找光明。
最后,“长白连秋气,艰难归路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长白山的秋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环境的严峻,艰难的归路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出路的深深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莫渡兽莫临。
山色欲学翠凤舞,笛声自作苍龙吟。
樽罍谩借春力暖,鬓发未免霜华侵。
形容不上凌烟阁,马革裹尸那可寻。
驱车何所适,独往观药洲。
荒芦喧鸟雀,怪石森龙虬。
大亭插层城,玉虹跨深沟。
双门控西渚,九星聚中流。
其名何壮哉,像貌俨可求。
鋹王卷国去,故物惟此留。
沧溟霸气灭,落日孤烟浮。
空畦已无药,草蔓春柔柔。
常年一百五,载酒倾城游。
炎炎二圣作,德泽覃海陬。
大帅用文儒,静镇十五州。
诸公握鸿笔,刬藓挥戈矛。
仍要水宫月,一笑挹浮丘。
蓬莱自兹往,稳踏金鳌头。
昨夕发姑孰,今朝泊敬亭。
轻云淡日天地暖,杏花吐萼梅飘零。
春光一瞬岂足赏,听公亹亹高谈倾。
昔年庭争动丹陛,君臣道合趋升平。
岩廊辞位已十载,气度杳杳涵沧溟。
公田种秫作新酒,槐槽旋注琉璃瓶。
不将歌舞效俗饮,时时一酌差独醒。
感公赠我十五斗,酒量安得如刘伶。
愿公归去庙堂上,尽使斯民醉醇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