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子,最超绝。
到头到尾黑鳞皴,凛凛风生坚似铁。
同我行,共我歇。恣纵横,任拖拽。
搅动碧潭龙,打落天边月。
有时拄到千峰顶,千峰万峰俱迸裂。
有时撺入荒草中,潜藏影迹难分别。
芭蕉有屈无人雪,大随提起重漏泄。
而今老大懒扶持,信手拗来成两橛。
拄杖子,最超绝。
到头到尾黑鳞皴,凛凛风生坚似铁。
同我行,共我歇。恣纵横,任拖拽。
搅动碧潭龙,打落天边月。
有时拄到千峰顶,千峰万峰俱迸裂。
有时撺入荒草中,潜藏影迹难分别。
芭蕉有屈无人雪,大随提起重漏泄。
而今老大懒扶持,信手拗来成两橛。
这首《拄杖歌》是宋代僧人释梵琮所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拄杖的形态与力量。诗人首先赞美杖子的超凡,黑色的鳞纹如同坚铁,不仅坚韧无比,且在行走中展现出无拘无束的自由,无论是拖拽还是搅动水面,都显示出其威力。杖子的形象仿佛能翻山越岭,甚至能影响天边的月色。
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杖子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如顶端直插云霄,使得千峰万峰为之震动;又或隐匿于荒草之中,难以分辨。杖子的坚韧与神秘,如同芭蕉虽有屈折却无人知晓,大随(可能指杖子)的力量则如重物般泄露出来。
然而,随着诗人的老去,对杖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全力扶持,而是随意拗弄,杖子被分成两截,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衰老的接纳。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杖子表达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岁月沉淀后的豁达。
华发日就槁,萎萎如秋草。
秋草剪复生,发秃不再好。
雅意怜儿童,软语媚翁媪。
镊白挽流光,持杯锡难老。
我老不足惜,汝生念不早。
兵戈常在眼,流离犹满道。
且当篘残缸,瓶空莫辞倒。
醒视夜何其,东行日杲杲。
今年春晚懒寻芳,独掩寒斋政坐忘。
多谢风流濠上掾,凌晨分我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