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怜岳下月,师礼佛前灯。
东林俱不睡,还来支瘦藤。
我怜岳下月,师礼佛前灯。
东林俱不睡,还来支瘦藤。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少林寺中与禅师交流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禅意。
首句“我怜岳下月”,诗人以“怜”字表达了对山岳之下明月的喜爱与敬仰,月光如水,映照着静谧的山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次句“师礼佛前灯”,转而写到禅师在佛前礼拜的情景,一盏灯火照亮了禅师虔诚的面容,也象征着智慧之光的指引,体现了佛教修行中的庄严与神圣。
“东林俱不睡”,这里的“东林”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发源地或某种象征,诗句表达了一种共同的觉醒与警觉,暗示着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探索中,无论是诗人还是禅师,都保持着清醒与专注。
最后,“还来支瘦藤”,诗人以“瘦藤”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超越过程中的坚韧与执着。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行动,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禅师之间超越世俗的对话与心灵的共鸣,以及在追求精神境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与智慧。
伟哉将军翁继武,智勇元非众人伍。
指麾阵势风云生,笑谈兵法虹霓吐。
宝刀曾斩滇池蛟,雕弓惯射阴山虎。
出镇声华已绝伦,閒居礼度尤追古。
轻裘缓带羊都督,雅歌投壶祭征虏。
帐前列校总归心,海外诸夷谁敢侮。
斥堠久断狼烟飞,望洋不见鲸波舞。
畏威奸宄尽敛迹,向化黎元皆按堵。
圣主封功下丹诏,将军进爵垂朱组。
方今万国固悉臣,犹有四夷须镇抚。
还期明堂领节钺,坐向边陲立旗鼓。
誓使天骄不敢窥,报功定见分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