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析字闻?臼,辞成几多辛苦。
翠墨影精灵,只沈沈千楮。物缘随好聚。
耐寻觅、烛烧茶煮。万事全抛,十行俱下,访来寰宇。
野馆憩诗心,重门闭、毡余瘦烟堪语。
眼际石华,应也青藜煜吐。却须词笔谱。
检欧剩赵残教补。指图里、一榻寻君,细细量钗股。
中郎析字闻?臼,辞成几多辛苦。
翠墨影精灵,只沈沈千楮。物缘随好聚。
耐寻觅、烛烧茶煮。万事全抛,十行俱下,访来寰宇。
野馆憩诗心,重门闭、毡余瘦烟堪语。
眼际石华,应也青藜煜吐。却须词笔谱。
检欧剩赵残教补。指图里、一榻寻君,细细量钗股。
这首《徵招·三山簃校碑图》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姚华所作,他以校勘碑图的活动为题材,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首句“中郎析字闻?臼”,借用了古人研磨文字的典故,形容校对工作的细致入微。接下来,“翠墨影精灵,只沈沈千楮”描绘了校对过程中的专注与沉静,仿佛墨迹中的精灵在纸上跃动。
“物缘随好聚”表达对知识的热爱,即使繁琐也要耐心寻找。“耐寻觅、烛烧茶煮”形象地展现了学者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万事全抛,十行俱下,访来寰宇”则体现了作者广博的求知视野和探索精神。
“野馆憩诗心,重门闭、毡余瘦烟堪语”描绘了静谧的读书环境,暗示着作者沉浸于学问的孤寂与执着。“眼际石华,应也青藜煜吐”运用象征手法,将知识比作石华(即玉髓,古代学府常用以照明),表达了对智慧光芒的赞美。
最后,“却须词笔谱,检欧剩赵残教补”表明作者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前人的不足。“指图里、一榻寻君,细细量钗股”则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期待,希望共同探讨学问的精微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学问的深情赞颂,也是对自我追求的坚定表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