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烟林收紫翠。澄江皓月秋无际。
六尺钓竿随手制。丝纶细。流光动处鱼龙避。
试问云台成甚事。直钩自适闲中趣。
夜静水寒慵久伫。空归去。西风梦到芦花被。
薄晚烟林收紫翠。澄江皓月秋无际。
六尺钓竿随手制。丝纶细。流光动处鱼龙避。
试问云台成甚事。直钩自适闲中趣。
夜静水寒慵久伫。空归去。西风梦到芦花被。
这首明代陈霆的《渔家傲·钓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垂钓图。首句“薄晚烟林收紫翠”,写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树林逐渐褪去了白天的斑斓色彩,显现出深沉的紫色和翠绿,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接着,“澄江皓月秋无际”描绘了江面如镜,明亮的皓月映照其中,秋意无边,给人以广阔而深远的感觉。
“六尺钓竿随手制”描绘了渔者手持钓竿,动作自如,显示出钓鱼者的娴熟技艺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丝纶细。流光动处鱼龙避”细致地刻画了钓鱼的过程,细丝般的钓线在月光下闪烁,鱼儿受惊避开,增添了神秘与趣味。
“试问云台成甚事”,诗人借云台(古代的宫廷画阁)暗示自己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享受垂钓带来的闲适乐趣。“直钩自适闲中趣”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直钩钓鱼,不设饵,纯粹为了乐趣。
“夜静水寒慵久伫”,夜晚寂静,水面寒冷,但钓鱼人并不急于收获,而是悠然自得地长久站立。“空归去。西风梦到芦花被”以归去的画面收尾,西风吹过,诗人想象自己在梦中盖着满是芦花的被子,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淡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诏下明光散玉珂,西曹帝遣布阳和。
江天遥向豫章去,春草还从吴会过。
沙带晓云飞雁鹜,浪摇晴日见鼋鼍。
青蘋忽起骚人兴,明月常闻榜子歌。
彭蠡星光连剑动,匡庐秋色傍船多。
梅山缥缈空烟水,徐孺招寻自薜萝。
四牡南行知不倦,双鱼北寄定如何。
王程迢递重回首,应忆春风别潞河。
滇南亦何幸,万里得吾师。
海上雁飞早,吴中书报迟。
意深元两见,交澹永相知。
久别各风雨,端居聊岁时。
霜柑春酿熟,野馆故人期。
税毕门常净,郊行杖每持。
月留鹤市景,松偃虎丘枝。
何处藏神剑,灵光复为谁。
昔别都亭柳,垂条几度新。
独辞燕赵路,相和楚阳春。
老去辙鱼涸,时来尺蠖伸。
中丞远意切,上党故情亲。
延士堪为主,移家岂在人。
渔樵今自适,龙凤古谁驯。
地得知音侣,天留报德身。
有期孤钓渭,多事负耕莘。
西极连三晋,南云望八闽。
海霞疑振藻,江月恍交神。
客阻关山暮,鸦啼风雨晨。
邺台停五马,空复访纶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