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嵩少玉嶙峋,枉驾应怜处士贫。
令尹若能为保障,长衾尽覆洛城人。
晓看嵩少玉嶙峋,枉驾应怜处士贫。
令尹若能为保障,长衾尽覆洛城人。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读史六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清晨远眺嵩山(中岳)和少室山(北岳)的景象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山峰如玉般清峻挺拔,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晓看嵩少玉嶙峋",寥寥数语,画面生动,引人遐想。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贤明官员的期待,希望当政者如令尹(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能够体恤民生疾苦,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的隐士,给予庇护和帮助。“枉驾应怜处士贫”,这里的“枉驾”是对尊贵者屈尊来访的敬称,诗人期盼令尹能放下架子,关心民间疾苦,体现出诗人关注社会公正的人文情怀。
最后,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令尹真的能成为百姓的“保障”,那么他的仁政将惠及整个洛城,使得所有民众都能得到温暖和保护。“令尹若能为保障,长衾尽覆洛城人”,“长衾”象征着宽厚的恩泽,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希望天下苍生都能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理想政治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公正治理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