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稍雪尽,正东风淡迤沱,金芽初绽。
望得春来人又去,空镇翠苔深院。
镜匣微开,帘钩反挂,尽日销香篆。
早梅开了,隔窗鹦鹉惊唤。
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端的谁裁剪。
原是沈腰,今更瘦、宝玦频移带眼。
暗想佳人,罗衾昼拥,也自看春懒。
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
柳稍雪尽,正东风淡迤沱,金芽初绽。
望得春来人又去,空镇翠苔深院。
镜匣微开,帘钩反挂,尽日销香篆。
早梅开了,隔窗鹦鹉惊唤。
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端的谁裁剪。
原是沈腰,今更瘦、宝玦频移带眼。
暗想佳人,罗衾昼拥,也自看春懒。
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
这首《念奴娇·东园感旧》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词中描绘了东园之景与情感的交织,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往昔的怀念。
词的开头以“柳稍雪尽”为引子,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柳枝上的积雪融化,春风轻拂,新芽初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正东风淡迤沱,金芽初绽”,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但紧接着的“望得春来人又去,空镇翠苔深院”两句,却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春回大地,而人却已离去,留下的是空荡荡的庭院和深深的绿苔。
接下来的几句,“镜匣微开,帘钩反挂,尽日销香篆”,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打开镜匣、反挂帘钩、燃香篆等,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里的孤独与寂寞。而“早梅开了,隔窗鹦鹉惊唤”则通过早梅的开放和鹦鹉的叫声,进一步强化了季节更替与生命轮回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
“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端的谁裁剪”这一句,通过换春衣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形象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心情低落,衣物显得有些不合身。
“原是沈腰,今更瘦、宝玦频移带眼”一句,运用了典故,沈腰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大臣潘岳,他的腰因思念亡妻而日渐消瘦,这里借以表达主人公因为思念或内心忧伤而身体消瘦的状态。同时,通过“宝玦频移带眼”这一细节,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憔悴与失落。
最后,“暗想佳人,罗衾昼拥,也自看春懒”一句,通过想象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状态的无奈。而“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则表达了主人公想要通过书信与远方的人分享自己的情感,询问对方的近况,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里面对自然变化和个人情感变化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