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至昆崙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至昆崙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题黄河》,以黄河为题材,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与不公的感慨。首句"谁言为利多于害"质疑了世人普遍认为追求利益大于危害的观点,暗示了现实中的复杂性。接着,诗人说"我谓长浑未始清",强调黄河水虽长且浑,却并非始终不清澈,暗指世事亦有清澈公正之时,但不常在。
"西至昆崙东至海"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从西部的昆仑山延伸到东部的海洋,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广袤和深远。最后,"其间多少不平声"直击主题,指出在这广阔天地间,存在着无数的不平之声,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黄河之水抒发了对人间世态炎凉的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批判意味。
记红芳退后,兰阶下、绿抽簪。
渐叶展鸾翎,花含凤嘴,影乱槐阴。
宜男自来入咏,早薰风、长养北堂深。
好是彩衣寿酒,一枝照映钗金。中庭无奈雪霜侵。
风木忽哀吟。叹光景无多,芳华易殒,冷泪盈襟。
伤心药栏西畔,但断机、残月尚如今。
总道春晖难答,年年寸草萌心。
飒飒蛩鸣,萧萧叶响。悲哉秋气,西来朝爽。
四时作客,恰三秋、心情微恙。
那更禁泪湿琵琶,江上数峰高唱。
乡关何处,万叠云山相向。阅不尽惊涛骇浪。
此身原拟似浮萍,真凄怆。
只一七神楼,三杯浮蚁,便是元灵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