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乐官,山乐官,自歌自和閒追欢。
杉风梧月都清圆,松烟竹露仍团圞。
林为筦,溪为弦,深山飞鸣相拍弹。
呜呼此友兮宜相谙,树香树粉山毵毵。
山乐官,山乐官,自歌自和閒追欢。
杉风梧月都清圆,松烟竹露仍团圞。
林为筦,溪为弦,深山飞鸣相拍弹。
呜呼此友兮宜相谙,树香树粉山毵毵。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名为《山友辞·山乐官》。诗中描绘了一位山乐官在山林间自歌自和,享受闲适之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山林中的自然景物如杉风、梧月、松烟、竹露等生动地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山乐官在深山中自由自在地歌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仿佛他就是这山林的一部分。杉风与梧月的清圆,松烟与竹露的团圞,共同构成了他歌声的背景音乐。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林比作管弦,山林间的鸟鸣声则像是深山中的音乐,相互呼应,和谐悦耳。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呜呼此友兮宜相谙”,表达了对山林中这位“朋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这种和谐共生关系的赞美。山香与树粉交织,山林间轻盈飘动,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佛子汝知世界海,有等世界多宝藏。
于中凡圣情非情,靡不皆依此宝住。
或取而有为悭贪,或舍而亡为孤露。
有亡取舍纷其怀,是皆未知真宝所。
佛子汝宜入世间,开示人人令自悟。
求心不有法本无,令此宝藏自然至。
善诸一身宝不增,散之万有宝犹故。
以此奉供天人师,佛子是名真供养。
咄咄牯牛儿,森森头角露。
恣贪肥腻草,胀杀娘生肚。
忆昔未离群,已作牛王步。
今既离群去,触讳没回互。
没回互病最堪忧,灌澉依前是好牛。
有时喜,未跨门栏先撒?。有时瞋,掉尾昂头不顾人。
有时好,舌端揽尽千峰草。
有时恶,掣断鼻头双服索。
而今风和日暖,江南江北去何之,伫看深耕浅种拖犁拽杷正当时。
稍乖角,觅便宜。
老夫不惜操刀手,生捉归来活剥皮。
道是沩山水牯牛,输佗黑子却赢筹。
不是沩山水牯牛,赢佗白子却输筹。
黑白未分头角露,输赢不是遮头牛。
绳已断,鼻无钩,掉尾昂头得自由。
云山无限青青草,香水和烟细细流。
饥时放,饱时收。
临风轰起一声笛,回首家山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