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猿啼啼不己,千岩万壑绿烟起。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太玄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峰头有人名叻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
西山猿啼啼不己,千岩万壑绿烟起。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太玄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峰头有人名叻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仙境图景,充满了超自然的色彩和深邃的意象。诗人通过西山猿啼啼的叫声,千岩万壑升腾的绿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武当山水墨画。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这两句以诗人的亲身体验为切入点,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又宁静的境界。杖头挑月,是对道家修炼飞升之术的一种隐喻,而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则是对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这两句更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五龙池象征着权力与祥瑞,而池边落叶却因敬畏之心而不敢轻易飘散,这是对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之一的地位的一种敬意表达。
"太玄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某种超脱尘世的追求。太玄真人指的是修炼成道、达到高深境界的仙者,而七十二峰空留下斜阳之晖,则是对时间流逝与永恒不变的一种哲思。
"峰头有人名叻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这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叻火者可能是指山中修炼之人,而洞泉飘出的松花则象征着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和谐。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 最后两句,则是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祝愿。诗人希望友人在未来能够从武当山回到现实世界,并带来一些象征着智慧和启迪的石灯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当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道家修炼文化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