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瑟归来路八千,米囊花发杏花鲜。
閒厅祇自弹归雁,世上何人识此弦。
挟瑟归来路八千,米囊花发杏花鲜。
閒厅祇自弹归雁,世上何人识此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怀抱瑟琴,历经长途跋涉归来的旅人形象。诗中以“挟瑟归来路八千”开篇,巧妙地将音乐与旅行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孤独感。接着,“米囊花发杏花鲜”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春意盎然,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寂寞与淡泊。
“闲厅祇自弹归雁”,诗人通过“弹归雁”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孤独与自我沉浸,也暗示了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世上何人识此弦”,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真正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旅途中的孤独、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
英英人中豪,岁月阅江浪。
胡然构小楼,不卧百尺上。
跂予一登临,规制差可尚。
座中容六客,窗外罗万象。
云烟互吐吞,冈阜相背向。
谁云眼界窄,颇觉形神王。
乃知人间世,小大俱幻妄。
壶公家一壶,维摩室方丈。
拟兹十二楼,钟鼎视杯盎。
鹏鴳同一适,椿菌偶殊状。
何必事翚飞,肆目逞雄壮。
深红屋角花,浅碧盆池涨。
且当共倚阑,烂漫倒春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