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簝展叶,闻笛新莺陌。柳线愁牵春陫恻。
瞥眼梢头豆蔻,除是司勋更谁识。雁程寂。
尘沙伴朝食。听嘶马,短篱宅。恨东风、不住催行色。
怕上征鞍,有情流水,凄映蛮花自碧。
初簝展叶,闻笛新莺陌。柳线愁牵春陫恻。
瞥眼梢头豆蔻,除是司勋更谁识。雁程寂。
尘沙伴朝食。听嘶马,短篱宅。恨东风、不住催行色。
怕上征鞍,有情流水,凄映蛮花自碧。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清新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初簝展叶",竹篮中刚展开的新叶,暗示着生机盎然的季节。“闻笛新莺陌”,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新来的黄莺鸣叫,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柳线愁牵春陫恻”运用比喻,将柳条比作愁绪,表达诗人对春天美景中的淡淡哀愁。“瞥眼梢头豆蔻”一句,豆蔻年华的意象,可能暗指青春的美好,但又带有一丝易逝的感伤。“除是司勋更谁识”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只有司勋这样的官职才能理解这份微妙的情绪。
“雁程寂。尘沙伴朝食”描绘出旅途的孤独与艰辛,大雁南飞,尘沙相伴,暗示着诗人即将启程。“听嘶马,短篱宅”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情绪,马嘶声和简陋的篱笆小屋都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恨东风、不住催行色”直接表达了对春风催促行程的不满,以及对停留的渴望。“怕上征鞍”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即将踏上征途的恐惧。“有情流水,凄映蛮花自碧”以流水和野花的无情反衬诗人内心的深情,它们的碧绿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周岸登在春天离别之际的复杂心境。
仙苑蟠桃,恰则是、而今初熟。
王母遣、飞琼捧献,绛金红玉。
笑把九霞鸾凤斝,满斟七宝蒲萄醁。
为长庚、此日自天来,殷勤祝。
仙子唱,长生曲。
仙客献,长生箓。
活千人邓禹,阴功俱足。
五鹗即齐公府剡,万羊自有中书禄。
更从头、安享八千年,人间福。
桃李河阳县,春又到花枝。
先庚三日,鳌山晴雪放灯时。
金宿争华玉婺,来入仙闺清梦,光动绣湖西。
人物东都令,句法晚唐诗。
两年春,三种异,十般奇。
朝天近也,紫泥催起舄凫飞。
总羡童颜绿发,荣绾金鱼玉带,日侍赭黄衣。
来岁传柑宴,人在赏花池。
剑吼蛟龙怒。
问苍天、功名两字,几时分付。
生个英雄为世用,须早青云得路。
却底事、知音未遇。
两度入天飞折翼,谩教人、欲叹儒冠误。
竟不晓,是何故。
休休天也无凭据。
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
若使长材终困踬,社稷谁教扶助。
信浅水、留龙不住。
万顷洪流通大海,向波涛、阔处兴云务。
须信道,这回做。
唱彻阳关调。
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
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
看策马、从容江表。
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
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
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
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
便咫尺、云霄清要。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
但侧耳,听新诏。
长啸山中卧。
叹从前、二十年来,因循空过。
自是惺惺井了了,奈这五行尚左。
遇好事、许多磨挫。
浩荡醉乡狂莫检,算傍人、笑得唇焦破。
谁信道,只恁么。
从今牢把江湖柁。
要做些勋业,归来则个。
不见彭余朱李辈,总是白身人作。
震耀得、声名许大。
万一老天青眼顾,又何难、印佩黄金颗。
时来到,也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