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
人事多艰阻,天心或转移。
慰亲言每孙,忧世行常危。
往圣如堪作,吾将问所疑。
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
人事多艰阻,天心或转移。
慰亲言每孙,忧世行常危。
往圣如堪作,吾将问所疑。
这首诗《感叹》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人生、亲情、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洞察。
首联“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开篇即揭示了人性中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明知某些事情难以实现,却仍执着地去尝试,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诗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这一普遍的人性特征。
颔联“人事多艰阻,天心或转移”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人世间充满了各种困难与阻碍,但同时,也暗示着命运或有转折的可能性。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宇宙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
颈联“慰亲言每孙,忧世行常危”则转向了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诗人表达了对亲人和世界的关怀,即便在行动中时常感到危险,也要尽力去安慰家人,担忧社会的福祉。这种责任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传统价值观。
尾联“往圣如堪作,吾将问所疑”则将思考引向更深层次的历史与哲学层面。诗人似乎在询问古代圣贤如何面对相似的困境,并表达了自己寻求答案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向往,也是对自我成长与探索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反思。
两峰阊门西,突兀俯众丘。
昔年歌舞地,潺湲水空流。
岿然白云祠,祀事久益修。
尚书献纳后,聊复吴中游。
东阳二佳士,并驱驷玉虬。
相从泉石间,共赏花竹幽。
振步极玄览,万象输吟眸。
笑语落空谷,转觉吾生浮。
登高固能赋,一洗千古愁。
日暮微风发,山气凉如秋。
老禅亦好事,款曲邀人留。
清泉出岩窦,浊醪过墙头。
吾曹亦何幸,去去同仙舟。
天上云,何方来。
天之元气出变化,飞龙与尔相徘徊。
龙飞不自行,乘云如水高飞腾。
逶迤缥缈不可名,翱翔矫矫游太清。
出紫薇,过箕尾。
龙行亦行止亦止,与龙一心青天里。
青天皎皎日正中,轮囷萧索飞溶溶。
春风浩荡吹八极,氤氲五气流春风。
忽然收卷不留迹,妙入无门閟玄极。
冥冥窅窅神所宅,独有飞龙可以识。
房山之上有屋名云庄,青壁突兀开栋梁。
云兮云兮不可以敛藏,散为甘雨泽四方,年丰黍稻多穰穰。
云在天,人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