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煎香·其二》
《煎香·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朱砂瓦片更相宜,煎取香魂宴坐时。

生结清甜过熟结,兼金购得一枝枝。

(0)
鉴赏

这首诗《煎香(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煎制香料的过程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句“朱砂瓦片更相宜”,以朱砂色的瓦片作为煎香的器具,不仅色彩鲜明,更增添了仪式感与雅致,暗示了煎香活动的庄重与精致。瓦片与朱砂的搭配,既体现了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次句“煎取香魂宴坐时”,将香料比作“香魂”,在静坐之时煎煮,仿佛是在唤醒香料的灵魂,使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宁静。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香料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第三句“生结清甜过熟结”,描述了香料在煎煮过程中的变化,从生涩到清甜,这一转变象征着成长与转化的美好。生结代表了初始状态,而经过煎煮后的熟结则呈现出更加丰富、甘美的味道,寓意着通过煎煮这一过程,香料得以升华,展现出其真正的魅力。

最后一句“兼金购得一枝枝”,表达了诗人不惜代价,精心挑选香料,将其一一煎煮的用心与执着。这里的“兼金”形容价格昂贵,但诗人愿意为之付出,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煎香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通过香料的煎煮,诗人不仅品味到了物质上的享受,更体验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与升华。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初秋舟泊小金山,宿妙高台,与僧话旧

江上西风一放舟,暮云飞去见灵洲。

古台落叶初归鸟,野渡停桡不避鸥。

白社重来寻旧约,青山无恙忆同游。

灯前细语人难会,顽石何因更点头。

(0)

广州江楼阻雪荅家峻山峋山

出门多与此心违,几日浓阴半撞扉。

冷榻不堪愁里坐,故山频向梦中归。

江声过雨成空润,风势兼寒入细微。

南阮老来贫更甚,劳君重叠劝添衣。

(0)

和南岳僧雪庵来韵兼订入山之约

十载罗浮不下山,古藤缘壁绝跻攀。

自从一别孤峰去,独掩重扉万境閒。

渐老更思依岳麓,此身难免住人间。

闻师细说南衡事,莫怪相逢更解颜。

(0)

题曹茂才新筑

一个閒身去复还,读书声里款重关。

江城旧别人三载,隙地新添屋半閒。

草自离披应任长,竹凭疏密不须删。

眼前真乐凭郡取,窗外明蟾郭外山。

(0)

至下城赠庞卯君

今来见面胜闻名,不枉泷西十日程。

得与王生初结袜,却教任子独沾缨。

玄谈每喜当前席,生计悬知在下城。

但得半间茅屋住,荷锄言就鹿门耕。

(0)

秋山

商天最好是清泠,减却云林一半青。

久在此中知此理,偶凭真宰得真形。

霜凋丰草成丹壑,风散高梧下翠屏。

莫向寒岩赋摇落,年来衰鬓也星星。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