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云门寺的游览经历,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的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雨后荷花的香气、松林的幽静、云门寺的隐逸以及与老僧的交流,编织成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首先,“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开篇即以雨后的若邪溪为背景,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时间,随后通过“雨过荷花香满路”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清新与诗人的感官体验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描述了诗人自由自在地踏入松林,最终到达云门寺的情景。这里运用了“白云堆里住”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寺庙的隐秘与超然,同时也暗示了云门寺与世隔绝的神秘感。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这一句描绘了与老僧的互动,通过“笑”字,体现了老僧的亲切与随和,而“寒泉煮玉乳”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宗修行中对生活细节的重视与品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表现了在与老僧交谈之后,诗人内心得到平静,仿佛从日常生活的疲惫中解脱出来,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刻。这里的“秦峰秋月午”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通过月光下的山鸟鸣叫和光影交错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云门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之美,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禅宗精神。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更在与老僧的交流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去家路五千,闻见颇有异。
四月冰不澌,八月霜满地。
地北寒自多,推天固有意。
胡为冰雪中,忽闻震雷厉。
忆昨拨残灯,拥衾读遗史。
窦窍忽悲鸣,如匣出虎兕。
顾门慎扊扅,拣絮覆两子。
雷声震屋尘,电光烛窗纸。
畏寒我无眠,檐瀑喧未已。
虚枕不成寐,暗室光忽紫。
天又东南倾,地复西北圮。
巨响自何来,副坼邻树圮。
两子梦中惊,抱母啼不止。
一夜如海行,洪涛打船底。
临晨起开门,门被滕六砌。
璀璨成玉京,迷茫失天际。
滑澾阻我行,满地琳琅碎。
敝裘典未归,乌金贵难贳。
嗟嗟九月中,景象竟如是。
遥想冬深时,凛冽复何似。
昔闻寒时雷,动蛰蛇俱死。
蛇死不伤人,毒去我所喜。
唯彼秋奇寒,半生未见此。
矫首逐南鸿,哀鸣望乡里。
《九月廿一夜震霆大雪因述长句》【清·戴梓】去家路五千,闻见颇有异。四月冰不澌,八月霜满地。地北寒自多,推天固有意。胡为冰雪中,忽闻震雷厉。忆昨拨残灯,拥衾读遗史。窦窍忽悲鸣,如匣出虎兕。顾门慎扊扅,拣絮覆两子。雷声震屋尘,电光烛窗纸。畏寒我无眠,檐瀑喧未已。虚枕不成寐,暗室光忽紫。天又东南倾,地复西北圮。巨响自何来,副坼邻树圮。两子梦中惊,抱母啼不止。一夜如海行,洪涛打船底。临晨起开门,门被滕六砌。璀璨成玉京,迷茫失天际。滑澾阻我行,满地琳琅碎。敝裘典未归,乌金贵难贳。嗟嗟九月中,景象竟如是。遥想冬深时,凛冽复何似。昔闻寒时雷,动蛰蛇俱死。蛇死不伤人,毒去我所喜。唯彼秋奇寒,半生未见此。矫首逐南鸿,哀鸣望乡里。
https://shici.929r.com/shici/n7JGmN6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