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籁激高歌,白云摇绛河。
扇光邀月满,山影入樽多。
静露欺疏鬓,深香袅定荷。
吾情吾自感,非为怨横波。
低籁激高歌,白云摇绛河。
扇光邀月满,山影入樽多。
静露欺疏鬓,深香袅定荷。
吾情吾自感,非为怨横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露台上坐月赏景的情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低籁激高歌”,以“低籁”与“高歌”形成对比,低沉的风声与高昂的歌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激情的氛围。接着,“白云摇绛河”一句,将白云与银河相联,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心灵的广阔与深远。
“扇光邀月满,山影入樽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与山影在酒杯中的倒映,仿佛月光与山影都被邀请进入酒杯,增添了诗中意境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相互融合,富有诗意。
“静露欺疏鬓,深香袅定荷”则转向对自然细节的观察,露珠在静谧的夜晚中滴落,似乎在“欺负”着稀疏的鬓发;而荷花的香气则在夜风中轻轻飘散,定格在诗人的感知之中。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感受和深刻体验。
最后,“吾情吾自感,非为怨横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所感受到的并非外界的怨恨或冲突,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情感体验。这句诗揭示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欣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的状态,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为厌红尘触目生,与君携手上幽亭。
波光碎碧琉璃地,竹影疏青翡翠屏。
云惹闲心归远岫,风吹诗思入沧溟。
名机利械都忘去,才得人间醉一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