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兴亡江上城,倦游还向此中行。
龙蟠虎踞空形势,并废台荒为战争。
云气霏霏春雨急,烟波渺渺暮潮平。
商人不识前朝恨,短笛还为激烈声。
六代兴亡江上城,倦游还向此中行。
龙蟠虎踞空形势,并废台荒为战争。
云气霏霏春雨急,烟波渺渺暮潮平。
商人不识前朝恨,短笛还为激烈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金陵怀古四首》中的第三首,通过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六代兴亡江上城”,开篇即点明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地位,暗示了这里曾是多个朝代更迭的见证地。接着,“倦游还向此中行”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龙蟠虎踞空形势,并废台荒为战争”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金陵比作盘踞的龙和虎,形象地描绘了其险要的地势,但这些自然的壮丽却无法阻止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使得曾经的辉煌化为废墟。
“云气霏霏春雨急,烟波渺渺暮潮平”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云雾缭绕的江南景象,与前文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历史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商人不识前朝恨,短笛还为激烈声”两句,通过商人的无知与短笛的激昂,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反思。商人或许不懂历史的沉重,但他们悠扬的笛声却在不经意间传递着历史的哀伤与悲痛。
整首诗以金陵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洞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
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
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
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堪爱。逍遥自在。
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
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
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