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遗弓锁碧阿,新开日月见咸和。
兰膏已烬灯何在,绿玉犹存镜可磨。
南渡衣冠无故物,东来形胜只沧波。
荒丘好与重封志,为尔还吟薤露歌。
千载遗弓锁碧阿,新开日月见咸和。
兰膏已烬灯何在,绿玉犹存镜可磨。
南渡衣冠无故物,东来形胜只沧波。
荒丘好与重封志,为尔还吟薤露歌。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联“千载遗弓锁碧阿,新开日月见咸和”以“遗弓”隐喻历史的变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新旧交替的主题。“碧阿”可能象征着墓地或古迹的环境,而“新开日月见咸和”则暗示着尽管时光流转,但新的事物依然在更迭中诞生,如同日月更替。
颔联“兰膏已烬灯何在,绿玉犹存镜可磨”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兰膏”比作逝去的时光或曾经的辉煌,“灯”象征着知识或智慧的指引,而“烬”则代表了消逝。后句中的“绿玉”和“镜”则可能是指墓中珍藏的物品,强调这些物品虽历经岁月,但其价值和意义依然存在,如同镜子可以被打磨一样,其内在的价值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损。
颈联“南渡衣冠无故物,东来形胜只沧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南渡衣冠”这一历史事件,暗示了文化的迁移与传承的断裂,而“东来形胜只沧波”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类文明的短暂,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对比思考。
尾联“荒丘好与重封志,为尔还吟薤露歌”表达了对古墓及其背后故事的尊重与怀念,希望以适当的方式纪念和记住这些历史的痕迹。其中“重封志”可能意味着对古墓的保护或对历史记忆的保存,“薤露歌”是中国古代哀悼逝者的歌曲,这里用来表达对逝去历史的哀思与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墓及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自然永恒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生命与死亡、文明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
显敞含清暑,岚光入素秋。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
政成多暇日,诗思动先秋。
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
昔曾窥粉绘,今愿许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