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思归尚异乡,梦回酒醒到残釭。
秋风不管人憔悴,落叶潇潇打客窗。
夜坐思归尚异乡,梦回酒醒到残釭。
秋风不管人憔悴,落叶潇潇打客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夜晚独坐时的思归之情与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秋风、落叶和孤灯,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夜坐思归尚异乡”,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在异乡的夜晚独自坐着,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次句“梦回酒醒到残釭”,描述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但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只能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与远离家乡的事实。这里的“梦回”与“酒醒”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第三句“秋风不管人憔悴”,以秋风无情反衬诗人的悲苦心境。秋风本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似乎成了不理解人间疾苦的存在,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一句“落叶潇潇打客窗”,以落叶的飘零和敲击窗户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外界环境的凄凉。落叶的“潇潇”声,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强化了诗的抒情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昔见虎耽耽,今为佛子岩。
云寒不出寺,剑静未离潭。
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
吴都十万户,烟瓦亘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