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惟婆嫂咸嗟惜,学语儿知此母贤。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
若非腾上天宫里,必是迎归海岸边。
九十老农来祖奠,眼枯不觉亦潸然。
不惟婆嫂咸嗟惜,学语儿知此母贤。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
若非腾上天宫里,必是迎归海岸边。
九十老农来祖奠,眼枯不觉亦潸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淑的母亲形象,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了她的慈爱与智慧。开篇“不惟婆嫂咸嗟惜”表明她对待亲人时的关怀备至,不仅如此,“学语儿知此母贤”则透露出孩子在成长中逐渐认识到母亲的善良和贤惠。
接着,“味薄居常喜蔬食”写出了这位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满足,体现了她不追求奢侈、知足常乐的品格。而“心慈劝勿用蒲鞭”则展示了她的宽容与教导之恩,从不使用严厉的手段对待孩子。
下片“若非腾上天宫里,必是迎归海岸边”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形象地描绘出这位母亲无论身处何方,都能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的能力。最后,“九十老农来祖奠,眼枯不觉亦潸然”则是对她影响深远的赞美,即使是年迈的老者也为她的善行而流下感激的泪水。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她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她对家人的慈爱和教诲给每个成员带来的深远影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贤母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崇尚孝道、尊重长者的社会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