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寺临溪上,东西屋数间。
诗传叔伦句,真认贯休颜。
柳过深潭碧,人随白鸟还。
斜阳三百里,高甚水晶山。
众寺临溪上,东西屋数间。
诗传叔伦句,真认贯休颜。
柳过深潭碧,人随白鸟还。
斜阳三百里,高甚水晶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水画面。诗人徐照以简洁的笔触,将读者带到了信州水边的寺庙群落。"众寺临溪上"写出了寺庙依傍溪流的布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东西屋数间"进一步刻画了寺庙的规模和简朴。
"诗传叔伦句,真认贯休颜"两句,诗人提及了唐代诗人皎然(字叔伦)和贯休,暗示这里的僧侣们不仅修行佛法,也喜好吟咏诗歌,传承着文人墨客的文化气息。"柳过深潭碧"通过描绘柳树倒映在清澈潭水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人随白鸟还"则借白鸟归巢,寓言人们在此地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亲近。最后,"斜阳三百里,高甚水晶山"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夕阳余晖下远处山峦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片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水小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
晚暮衰慵剧,因寻此地居。
山深常见鹿,溪浅少藏鱼。
野径归烟僻,寒窗映水虚。
松枯生藓遍,梅老著花疏。
对月空尘翳,眠云晤卷舒。
以閒消苑结,因静得真如。
兀坐多凭几,徐行不用车。
公卿谁识我,猿鹤最知予。
善贾休沽玉,全生愿作樗。
终身期不出,颇自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