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历日,何地问王春。
邈矣从黄绮,萧然一隐沦。
乾坤难北望,沧海是东邻。
谁识陶彭泽,归来处士身。
山中无历日,何地问王春。
邈矣从黄绮,萧然一隐沦。
乾坤难北望,沧海是东邻。
谁识陶彭泽,归来处士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世事的超脱。首句“山中无历日,何地问王春”以山中无时序之感,引出对春天的追寻,暗示了隐居者与尘世的隔绝,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接下来,“邈矣从黄绮,萧然一隐沦”通过引用古代隐士黄绮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隐居者的孤独与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诗人接着感慨“乾坤难北望,沧海是东邻”,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无奈,以及与外界的疏离感。最后,“谁识陶彭泽,归来处士身”以陶渊明的典故,赞美了隐居者如同归来的处士一般,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世事的淡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和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白石累累如雪浪,青山叠叠疑屏障。
孤庵结处绝人寻,千树桃花深又深。
吾师讲散僧徒暇,或行或坐桃花下。
悠然花下悟真机,落花偏著定时衣。
处处飘来天女散,纷纷衔出佛禽飞。
如此春山谁独往,城中人有山中想。
涧户疏钟出谷迟,石桥流水和云响。
几曲云林望不通,惟将流水世人同。
徐穿鸟语枝边路,传过经声花里风。
步步留人春不尽,掩映岚光无远近。
池上数株昨夜开,旧红几点逐沿洄。
禅关自与仙源异,莫误渔人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