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酒船行,人声寂,好月如圭偷照。
鹍鸡初入破,响风筝刀尺,麻姑手爪。
银甲徐调,冰丝轻拨,啄木丁丁小鸟。
空山无人处,任花开花落,洞天深窅。
忽变作玉关,千群铁马,平沙衰草。吴侬歌缥缈。
叹旧曲、谁似临川好。
遮莫向、岐王筵上,崔九堂前,琵琶弹出伤心调。
未抵繁弦巧,引蝶翅蜂须相恼。但羁客、青衫老。
奈何频唤,顿减中年怀抱。鬓边明日白了。
正酒船行,人声寂,好月如圭偷照。
鹍鸡初入破,响风筝刀尺,麻姑手爪。
银甲徐调,冰丝轻拨,啄木丁丁小鸟。
空山无人处,任花开花落,洞天深窅。
忽变作玉关,千群铁马,平沙衰草。吴侬歌缥缈。
叹旧曲、谁似临川好。
遮莫向、岐王筵上,崔九堂前,琵琶弹出伤心调。
未抵繁弦巧,引蝶翅蜂须相恼。但羁客、青衫老。
奈何频唤,顿减中年怀抱。鬓边明日白了。
这首《大酺》是清代词人曹贞吉在石林宴会上听弦乐演奏时所作。词中描绘了月夜酒船行进的情景,以及演奏者技艺高超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情感的交融。
“正酒船行”,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时间,酒船在月光下缓缓前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人声寂”则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为接下来的音乐演奏铺垫了背景。“好月如圭偷照”,以月亮比喻酒船,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酒船上的情景,同时“偷照”二字也暗示了月光的柔和与神秘。
接着,“鹍鸡初入破,响风筝刀尺,麻姑手爪”三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乐器的声音比作鹍鸡的啼鸣、风筝的响动和麻姑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演奏者的技艺之高超,以及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银甲徐调,冰丝轻拨,啄木丁丁小鸟”进一步展示了演奏过程中的细节,银甲调音,冰丝轻拨,仿佛是小鸟啄木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空山无人处,任花开花落,洞天深窅”四句,通过对比空山的寂静与自然界的生机,表达了音乐超越时空界限的力量,使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之中。
“忽变作玉关,千群铁马,平沙衰草”几句,由静转动,将音乐的意境从宁静转向壮阔,仿佛置身于边塞战场,千军万马奔腾,平沙之上衰草摇曳,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感染力。
“吴侬歌缥缈,叹旧曲、谁似临川好”两句,将音乐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古代音乐艺术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遮莫向、岐王筵上,崔九堂前,琵琶弹出伤心调”几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音乐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岐王宴上的欢歌还是崔九堂前的哀曲,都触动人心。
“未抵繁弦巧,引蝶翅蜂须相恼。但羁客、青衫老”几句,将音乐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相联系,通过蝴蝶和蜜蜂的反应,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同时也反映了词人作为羁旅之客的感慨。
最后,“奈何频唤,顿减中年怀抱。鬓边明日白了”两句,表达了词人面对音乐引发的复杂情感后,内心深处的感慨与变化,以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哲思。
弭节发襄国,饮马清洺水。
山岳忽阴冱,急雪白玼玼。
北风利如刀,剪剪射双耳。
饥乌时一鸣,仆夫寒堕指。
人生三间茅,岂不愿乡里。
天子命有行,去去何敢已。
道傍有旗亭,湿烟乱汀苇。
尚想布衾人,晏眠犹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