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棹已如此,微微向暮情。
岂知秋月满,更觉野烟生。
帆落斜依渚,人归半入城。
红霞飞不尽,一片树中明。
归棹已如此,微微向暮情。
岂知秋月满,更觉野烟生。
帆落斜依渚,人归半入城。
红霞飞不尽,一片树中明。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乘船经过语溪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首句“归棹已如此”,点明了诗人正在返回的途中,以“归棹”二字,既暗示了诗人对归家的期待,也预示了即将结束的旅程。接着,“微微向暮情”则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随着日暮的临近,一种淡淡的忧愁或感慨油然而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感伤的意境。
“岂知秋月满,更觉野烟生。”这两句转折,由内而外,从诗人的心境转向外界的景色。秋月的满盈不仅照亮了夜空,也映照在诗人的心上,使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平静。同时,野烟的升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朦胧之美,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帆落斜依渚,人归半入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船帆在斜阳下缓缓降落,依偎在岸边的小洲上,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响乐章中的一个和谐音符。而“人归半入城”的描述,则暗示了城市生活的繁忙与喧嚣,与自然界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某种反思和向往。
最后两句“红霞飞不尽,一片树中明。”将画面推向高潮。红霞在天边飞舞,似乎永远也散不去,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持续存在。而“一片树中明”则点明了诗人目光的焦点,一棵树在红霞的映衬下格外明亮,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那些短暂而闪耀瞬间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檐牙啄林杪,华殿浮青红。
天风吹泬寥,万籁酣笙镛。
木犀已著花,濯濯秋雨中。
赪姿出素面,一洗丹粉空。
幽香袭巾袂,冷艳栖房栊。
迫此芳岁残,一笑谁当供。
群仙立通明,矫矫骖鸾龙。
相随归阆苑,遗恨寄西风。
雨里落帆游谢乡,寒声古木共荒凉。
四山为我洗苍玉,况有故人归上方。
焦生老儒冠,耳目接前辈。
词源如春水,浩浩涨清渭。
长篇极舂容,岛可青琐碎。
人生各有趣,相笑等醒醉。
胡为嗜文章,不作速化计。
明珠枉投赠,怀袖欲三岁。
今晨雪寒门,剥啄惊熟睡。
轩昂开剧谈,良足慰幽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