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吹碧野,玉露洒长干。
响屐犹堪想,悬晴那忍看。
清歌毋屡奏,高论可盘桓。
不感兴亡事,安知此会难。
金风吹碧野,玉露洒长干。
响屐犹堪想,悬晴那忍看。
清歌毋屡奏,高论可盘桓。
不感兴亡事,安知此会难。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与文人雅集的情境。首句“金风吹碧野”,以金风喻秋风,碧野则指广阔的田野,展现了一幅秋风轻拂、田野碧绿的画面。接着“玉露洒长干”,以玉露形容秋夜的露珠,洒在长干之上,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响屐犹堪想”一句,通过想象古人穿着响屐行走的声音,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向往。“悬晴那忍看”则可能是在描述天气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或某种情绪的波动,引人深思。
“清歌毋屡奏,高论可盘桓”两句,将场景转向了文人的聚会,清歌与高论交织,展现了文人雅士们交流思想、畅谈艺术的场景。这里的“清歌”指的是优雅的歌声,“高论”则是指深入的讨论,两者相得益彰,体现了聚会的高雅与乐趣。
最后,“不感兴亡事,安知此会难”表达了对当前相聚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在这样的聚会中,人们或许忘记了历史的兴衰更替,但正是这种难得的相聚,让人心生感慨,意识到相聚的不易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文人聚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